找诗词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比饷镇抚司

比饷镇抚司

官署名。明崇祯十七年 (1644) 李自成农民军进入北京后置。由刘宗敏、李过、李牟、田虎诸人掌习事。向明朝官吏追赃助饷。查明官僚存钱数目; 按官阶高低,定饷银数目之多寡。限定: 内阁十万,部院、京堂、锦衣七万、五万、三万,科道、吏部五万、三万,翰林三万、一万,部属以下各以千计。地方官吏亦在追赃之列。抗拒不交或不能如数交纳者,施以夹打刑罚。勋戚家产则完全籍没。自三月二十一至四月初八,共追银七千万两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伊都阿真

    即“伊都额真”。

  • 南面都林牙

    官名。辽朝置。南面官。翰林院长官,多以契丹人为之。兴宗重熙十九年(1050),有南面都林牙耶律高家奴破夏国兵。(《辽史·兴宗纪三》)亦称“翰林都林牙”。

  • 外城巡警总厅总务处

    同“内城巡警总厅总务处”,参见该条。

  • 军医中监

    海军同等官。北洋政府设置,其军阶为中校,掌理海军医疗事务。

  • 太上皇

    皇帝的父亲称太上皇,也简称上皇。无论是生是死,都用此称。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:“追尊庄襄王为太上皇。”《汉书·高帝纪》:“上尊太公曰太上皇。”后来北齐武成帝、唐高祖、睿宗、玄宗、宋高宗、清高宗等,传位

  • 章绶

    即印章与绶带的合称。

  • ①继承官职。《曶鼎铭》:“王若曰: ‘曶,令汝更乃祖考,司卜事。”②替代职务。《班簋铭》: “王令毛伯更虢城公服。”郭沫若注: “‘更虢城公服’是替代虢城公的某种官职。”

  • 中大人

    东汉时对年长有权势之宫女称谓。《后汉书·邓皇后纪》: “时宫婢出入,多能有所毁誉,其耆宿者皆称中大人”。官名,三国时句丽国派驻沃沮的使者,总领沃沮之事。当时沃沮臣属句丽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东夷传》:“句

  • 和籴场

    官署名。南宋置,属司农寺,掌行在临安府和籴事务,设监官、监门官等。

  • 滏口局丞

    官名。北齐置。参见“滏口局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