官名。北宋置,属东班诸司使,多不领本职,仅为迁转之阶。真宗咸平元年(998)定为同七品,神宗元丰(1078—1085)改制改从七品。徽宗政和二年(1112)重定武臣官名,废。
官名合称。十六国后赵指东宫左、右、前、后四卫率。参见《晋书·石季龙载记》。
官名。西魏、北周地官府载师中大夫司封中士佐官,正一命。
官名。清朝新疆回部官员之一。掌理修造甲械之事。叶尔羌设一人,秩六品。
官名。南朝梁置。流外三品蕴位。掌木局事务。
官署名。即右武卫,唐武则天光宅元年(684)改,中宗神龙元年(705)复名右武卫。
官署名。元世祖至元二十四年(1287)设。掌北京采木人三千于永平路马城县(今河北滦县南)屯田事。隶大司农司。秩从三品。置达鲁花赤、总管、同知各一员。下辖昌国、济民、丰赡三署,各置署令、署丞一员。官署名
官名。隋炀帝大业三年 (607) 改考功侍郎置,唐高祖武德三年 (620) 改置考功郎中。官名。隋初吏部考功司的主官为考功侍郎,炀帝改诸司侍郎为郎,称考功郎。唐武德初沿置,三年(公元620年)加中字,
南宋总领所别称。南宋总领所的简称。参见“总领。
清朝吏部之铨选制度。乃月选班秩之一。指外官俸满并入京官班内或他官班内升转铨补之法。外任降革起用之员併入单月开复应补班,统较奉旨日期选用,如指补之官与所降之级相同,即併入降补班选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