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诗词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方镇

方镇

初指掌握一方军政的军事长官。如两晋之持节都督,唐、五代之节度使等。《晋书·范宁传》:“又方镇去官,皆割精兵器仗以为送故,米布之属不可称计”。《新唐书·宪宗纪赞》: “由是朝廷益弱,而方镇愈强”。后成为节度使、承宣使等官的代称。


唐代安史之乱后节度使或观察使的辖区,为州以上的行政区划。唐自开元二十年(公元732年)后道的长官为采访处置使,天宝中,渐有令节度使兼采访使的趋势,后改采访使为观察处置使。安史之乱后,内地遍置节度使,权轻者为防御使,皆带观察处置使之号,因此,观察处置使的巡察范围即以节度使的管区为范围。在非军事区域,即以观察处置使为行政长官,于是旧有的分道名存实亡,此种因节度、观察所在而分的区域,通常称为方镇,亦称为“”,其数多至四十。安史之乱时,节度使的分道最为混乱,代宗、德宗以后,渐有定制。元和八年(公元813年)二月李吉甫上《元和郡国图志》,记其时行政区划如下:(1) 京兆府;(2) 同州;(3)华州;(4) 凤翔节度使,辖凤翔府及陇州;(5) 泾原节度使,辖泾、原二州;(6) 邠宁节度使,辖邠、宁、庆三州;(7) 鄜坊节度使,辖鄜、坊、丹、延四州; (8) 灵武(朔方)节度使,辖灵、会、盐三州;(9) 夏银节度使,辖夏,绥、银、宥四川; (10) 振武节度使,辖单于都护府,东受降城及麟、胜二州;(11) 丰州防御使,辖丰州、天德军及中西两受降城。——以上属贞观初的关内道的范围。(12) 河南府(通常置东都畿汝防御使); (13) 陕虢观察使,辖陕、虢、汝三州; (14) 汴宋节度使,辖汴、宋、亳、颍四州; (15) 郑滑节度使,辖滑、郑二州; (16) 陈许节度使,辖许、陈二州;(17) 徐泗节度使,辖徐、宿、泗、濠四州; (18) 蔡州(淮西)节度使,辖蔡、申、光三州;(19) 淄青节度使,辖郓、兖、青、齐、曹、濮、密、海、沂、莱、淄、登十二州。——以上属贞观初的河南道范围。(20) 河中节度使,辖河中府及绛、晋、慈、隰四州;(21) 河东节度使,辖太原及汾、沁、仪、岚、石、忻、代、蔚、朔、云十州;(22) 泽潞节度使,辖潞、泽、刑、洛、磁五州。——以上属贞观初的河东道范围。(23) 魏博节度使,辖魏、相、博、卫、贝、澶六州;(24) 河阳节度使,辖怀州及河南的五城;(25) 易定节度使,辖定、易二州; (26) 恒冀(成德)节度使,辖恒、冀、深、赵、德、棣六州; (27)幽州节度使,辖幽、蓟、檀、妫、营、平、瀛、莫等州; (28) 沧景节度使,辖沧、景二州。——以上属贞观初的河北道范围。(29) 荆南节度使,辖荆、澧、朗、峡、归五州; (30) 夔忠都防御使,辖夔、万忠三州;(31) 襄阳(山南东道)节度使,辖襄、邓、复、郢、唐、随、均、房八州;(32) 金商都防御使,辖金、商二州;(33) 山南西道(兴元)节度使,辖兴元府及洋、利、凤、兴、成、文、扶、集、壁、巴、蓬、通、开、阆、果十五州。——以上属贞观初的山南道范围。(34) 淮南节度使,辖扬、楚、滁、和、寿、序、舒七州。——以上属贞观初的淮南道范围。(35) 浙西观察使,辖润、常、苏、杭、湖、睦六州; (36) 浙东观察使,辖越、婺、衢、处、温、台、明七州;(37) 鄂岳观察使,辖鄂、沔、安、黄、蕲、岳六州; (38) 江西观察使,辖洪、饶、虔、吉、江、袁、信、托八州;(39) 宣歙观察使,辖宣、歙、池三州;(40) 湖南观察使,辖潭、衡、郴、永、连、道、邵七州; (41) 福建观察使,辖福、夏、泉、漳、汀五州;(42) 黔州观察使,辖黔、涪、夷、思、费、南、珍、溱、播、辰、锦、叙、溪、施、奖十五州。——以上属贞观初的江南道范围。(43) 剑南西川节度使,辖成都府及彭、蜀、汉、邛、简、资、嘉、戎、雅、眉、松、茂、翼、真、黎、巂 (以上实管)、当、维、悉、静、柘、恭 (以上没于吐番)、姚、曲、协(以上常没于南诏)二十五州;(44) 剑南东川节度使,辖梓、剑、緜、遂、渝、合、普、荣、陵、泸、龙、昌十二州。——以上属贞观初的剑南道范围。(45) 岭南节度使。辖广、循、潮、端、康、封、韶、春、新、雷、罗、高、恩、潘、辩、泷、勤、崖、琼、振、儋、万安二十二州; (46) 容管观察使,辖容、白、禺、牢、绣、党、窦、廉、义、顺、藤、郁林十二州;(47) 桂管经略使,辖桂、梧、贺、昭、象、柳、严、融、龚、富、蒙、思、唐十二州;(48) 邕管经略使,辖邕、贵、宾、澄、横、钦、浔、峦八州; (49)安南都护府,辖交,爱、驩、峰、陆、演六州及附贡之州七。——以上属贞观初的岭南道。(50) 陇右道,名存而实没于吐蕃(大中、咸通时稍置节镇)。上述系元和五年至七年(公元810~812年)的版籍。除陇右道无实土外,直隶于中央的府二(京兆、河南),州二(同、华),节度三十,防御三,观察十,经略二,都护一,共分四十九个行政区,

猜你喜欢

  • 奉业校尉

    官名,东汉末年孙策置,孙权任此校尉。《三国志·吴书·孙策传》:“勋独与麾下数百人自归曹公。”注:“《吴录》载策表曰……臣以十一日平旦部所领江夏太守行建威中郎将周瑜……奉业校尉孙权……等同时俱进。”

  • 太岳太和山镇守太监

    宦官职名。为司礼监外差,员额一人。太岳太和山即武当山,镇守太监辖均州等处,经管本山香火、道士,办进榔梅、鹰嘴笋、骞山茶等件。

  • 大都尉

    匈奴官名。位次左、右大将,以单于同姓贵族任之。汉时匈奴官制,自单于以下置左右贤王、左右谷蠡王、左右大将、左右大都尉、左右大当户,凡二十四长,大者领万骑,小者率数千。诸大臣皆世官。匈奴官名。汉时匈奴设此

  • 郡医曹

    郡分职诸曹之一。汉置,主医药之事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华佗传》记沛“督邮徐毅得病,佗往省之。毅谓佗曰:昨使医曹吏(当作史)刘租缄胃管讫,便苦咳嗽,欲卧不安。”时在东汉之末。

  • 大都太仓

    官署名。元朝置,掌内府米豆酒药等物。初设于世祖至元五年 (1268),受制国用使司管辖。十二年,改隶宣徽院。二十五年,定秩为正六品。置提举、大使、副使各一员。

  • 奉乘

    官名。隋炀帝大业三年(607)殿内省尚乘局置十员。唐朝殿中省尚乘局置十八员,正九品下,掌率习驭、掌闲、驾士等属,饲习御马。宋初存其名而罕除授。官名。隋唐设置,属尚乘局,掌饲习御马。隋制员额十人;唐制员

  • 笾人

    官名。《周礼》天官之属。一说为周朝置。宦官。掌用竹编食器供应祭祀燕享等所需的食物。《周礼·天官》:“笾人,奄一人,女笾十人,奚二十人”,“掌四笾之实”,“凡祭祀,共其笾荐羞之实。丧事及宾客之事,其共荐

  • 京兆牧

    官名。唐都长安,初称京城,显庆二年(公元657年)称为西都,亦称西京,天宝元年(公元742年)定称西京;至德元载(公元756年)改称上都,次年改为中京; 上元二年(公元761年)又改为西京。其所在的政

  • 佐食

    官名。春秋战国置。掌祭祀飨食进献食具。《仪礼·士虞礼》: “祝酌醴,命佐食启会。佐食许诺,启会却于敦南”,“祝飨,命佐食祭。”

  • 尚方司

    官署名。清初内府机构之一。太宗时曾设。顺治十一年 (1654) 复设。掌理审拟上三旗之刑狱案件。下设左、右协理各一人佐之。十二年改设尚方院。官署名。尚方在汉代是掌御用刀剑及宫中玩好器物造作的机构。清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