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诗词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文思院

文思院

官署名。五代后梁置,旋改乾文院。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 (978) 复置,掌造金银犀玉工巧之物及彩绘装钿等器物,设监官四人,以京朝官、诸司使副、内侍、三班使臣充任。神宗熙宁三年 (1070)定制,以文、武臣各一人为监官。元丰(1078—1085)改制,归少府监。南宋初,随少府监归隶工部,置提辖及监官。西夏置,职掌同北宋,以文思使为长官。金朝改置文思署。明朝复称文思院,属工部都水司,主管朝廷舆辇、册宝、法物和各种器服所需金银犀玉、金彩绘素等装饰品之制造和供应事宜,设大使、副使领其事。


唐代宫廷中工艺制造场名。不属少府监,以宦官为文思使。宋沿其制,以文思院掌造金银犀玉工巧之物。唐代文思院为内诸司之一,而宋代的文思院则属工部和少府监。到南宋,少府监并入文思院,分上下界,上界造作金银珠玉,下界造作铜铁竹木杂料。明代工部所属有文思院,设大使、副使。见《历代职官简释·文恩院》、《宋史·职官三·工部》、《宋史·职官五·少府监》、《明史·职官四·工部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勋武前锋统军

    见“勋武前锋五职”。

  • 左大当户

    匈奴官名,汉时匈奴设此官,位在诸王、左右大将、左右大都尉下,而在左右骨都侯之上。有自已的领地,有兵数千至一万。其民随水草的多少而转移。属官有千长、百长、什长等。参看《汉书·匈奴传》、《史记·匈奴传》。

  • 拱卫司使

    官名。金代设此官,为拱卫司长官,掌仪卫等事。见《金史·百官二·拱卫直使司》。

  • 大都尚饮局提点

    官名。元中统四年(公元1263年)置,属光禄寺,秩从六品。至元十五年(公元1278年)升从五品。掌酝造上用细酒。设提点一人为主官,下设大使各一人,副使二人。

  • 小黄门

    宦官名。东汉始置,名义上隶属少府,秩六百石。位次中常侍,高于中黄门。侍从皇帝左右,收受尚书奏事,传宣帝命,掌宫廷内外、皇帝与后宫之间的联络。明帝、章帝之世,员额十人,和帝后增至二十人。以后权势渐重,用

  • 西八作使

    见“八作使”。官名。宋置,见“八作使”。

  • 修《辽史》编修官

    官名。金置,属国史院,员额三人,掌编修《辽史》之事。

  • 左领军卫大将军

    官名。唐高祖武德五年(622)改左御卫为左领军卫,置为长官,一员,正三品。掌宫禁宿卫,凡翊府之翊卫、外府射声番上者,分配之; 凡分兵主守,则知皇城西面助铺及京城、苑城诸门。高宗龙朔二年(662)改左戎

  • 九品官人之法

    官员选举制度。东汉献帝延康元年(220),曹丕即魏王位,从陈群之议,各郡置中正,评定本郡士族的品第,自第一品至第九品,分九个等级,称乡品。吏部根据中正所提供的家世及品、状来委任官职。起家官品阶与乡品有

  • 国民政府副官处

    国民政府的内部机构。民国十七年(公元1928年)二月置,设副官长一人(少将),高级副官六至八人(上校),副官八至十二人(中少校),差遣二十至三十人(上中少尉),特务员若干人,雇员若干人。处内分设四科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