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诗词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掌故

掌故

官名。亦称掌固。西汉置,属太常,故亦称太常掌故,秩百石。又有文学掌故、太史掌故、治礼掌故等。熟习礼乐制度等典章故事,备咨询。武帝时,丞相公孙弘请置博士弟子,一岁皆试,能通一艺以上,补文学掌故; 择太常掌故补中二千石曹史,文学掌故补郡属曹史。后遂成定制,岁课甲、乙、丙三科,其丙科即补文学掌故,射策得乙科可为太常掌故、太史掌故。南朝梁、陈太常卿属官亦置,为乐官。北齐尚书省吏部、仪曹、三公、虞曹、都官、二千石、比部左户诸郎曹皆置,为吏职。


官名。汉设此官,掌文献制度等故旧之事。《汉书·楚元王传附刘歆传》:“至孝文皇帝,始使掌故朝(晁)错,从伏生受《尚书》。”注:“掌故,官名。”《史记·晁错传》:“(晁错)以文学为太常掌故。”注:“应劭曰:掌故,百石吏,主故事。服虔云:百石卒吏。《汉旧仪》云:太常博士弟子试射策,中甲科补郎,中乙科补掌故。”东方朔《答客难》:“使苏秦、张仪与仆并生于今之世,曾不得掌故,安得望侍郎乎。”见《汉书·东方朔传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考课院

    官署名。宋太宗淳化四年 (993) 置,掌幕职州县官磨勘之事。不久即罢,以其事归流内铨。官署名。宋淳化四年(公元993年)置,掌磨勘幕职、州县官功过,引对黜陟。为吏部以外的铨选机构。同年五月省,以其事

  • 国务院印铸局

    北洋政府时期国务院内部机构之一。依照民国元年(公元1912年)七月十六日公布的《印铸局官制》规定,其职掌如下:一、印刷官文书用纸;二、制造勋章、徽章、印信、关防、图记等;三、刊行公报、职员录、法令全书

  • 司属卿

    官名。即宗正卿,唐武则天光宅元年(684)改,中宗神龙元年(705)复名宗正卿。

  • 公府录事曹

    公府诸曹之一。东晋初晋元帝镇东丞相府始置录事参军,掌各曹文书,纠查府事。南朝宋以后以录事为公府诸曹之一。《宋书·百官志上》说:“今诸曹则有录事、记室……右户、墨曹,凡十八曹参军。”南齐公府沿置,北魏北

  • 三司都盐案

    宋代三司内部机构,为盐铁七案之一。掌盐的专卖事务。

  • 浣衣局

    官署名。明朝宦官二十四衙门之一。俗称浆家房。置掌印太监一员,佥书、监工无定员。凡宫人年老及罢退废宫者,发此局居住。亦有以罪臣家属发往此局者、内官八局,惟此局不在皇城内。明代宦官二十四衙门之一。惟此署不

  • 升调科

    清朝兵部武选清吏司所属之办事机构。额设经承一人。清代文选清吏司的内部机构。掌管各项议叙,各官添铸、更换印信,各官恩诏加级,颁发奏奖捐生执照等事。设经承以办理事务。

  • 河吞大

    满语官名。武职。汉译为“城守尉”。

  • 征收课税副使

    官名。元朝置。太宗二年(1230),以赵昉、刘桓、王贞、刘子振、高廷英、贾从、王锐、侯显、程泰、李天翼十人分任燕京、宣德、西京、太原、平阳、真定、东平、北京、平州、济南十路征收课税副使,辅佐各路征收课

  • 采访副使

    官名。北宋置,佐采访使察访官吏善恶和民间疾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