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诗词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持节

持节

官员或使臣外出时持有皇帝授与的节杖,以示其威权。魏晋以后,军事长官出征或出镇时,加持节即可杀无官位之人,在军事行动中享有诛杀二千石以下官员的权力。大臣出使出巡或代表皇帝参加祭吊时,亦持节,以示权位与尊崇。后遂演变为一种官号。唐高祖武德元年(618) 规定,刺史加号持节;太宗贞观二十二年(648) 以契丹窟哥为持节十州诸军事松漠都督府都督,奚可度著为持节六州诸军事饶乐都督府都督。其后常加,然有名无实,但颁铜鱼符。后有节度使,持节之名亦废去。


1、使臣的凭证。大臣奉命出使,由皇帝授予节杖,作为使臣的凭证。

2、职权等级。魏晋及其后,凡重要军事长官出征或出镇某地时,加“使持节”或“持节”、“假节”。加“使持节”者可杀二千石以下的官吏,可以调动军队;隋、唐时诸州的都督、总管、刺史也加“使持节”之号,实不授节,因而也无专杀权。“持节”低于“使持节”,有权杀无官职的人,而无权杀官吏。“假节”又低于“持节”,只有权杀罪犯,而无权杀平民百姓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诸夏侯曹传·夏侯尚》:“太祖崩于洛阳,尚持节,奉梓宫还邺……文帝践阼,更封平陵乡侯,迁征南将军,领荆州刺史,假节都督南方诸军事。”

猜你喜欢

  • 三等王

    爵级名称。太平天国前期以翼王为三等王;后期以战将堵王黄文金、听王陈炳文为三等王。

  • 起复

    ①官吏因父母丧去职而重新被起用,称为起复。《晋书·卞壶传》:“遭继母忧,既葬,起复旧职”。宋朝文官父母丧制未终,朝廷起用,先授以武官,系衔添加“起复”二字,然后恢复原来官阶; 直接授以原官者,衔前亦加

  • 廱厨丞

    官名,也写作雍厨。西汉置,为廱厨副长官,佐廱厨长掌廱厨。见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上·主爵中尉》,参看“廱厨长”条。

  • ①国君即位。《左传·隐公三年》:“桓公立”。②设置官职。《尚书·周书·周官》: “立太师、太傅、太保。”《左传·僖公二十八年》:“立舟之侨以为戎右”。君主即位或封定后妃叫“立”,确定太子的名分,封拜王

  • 左右游击率

    武官名。北周置,正职为上士,副职为倅长中士。参见“六率”。

  • 文绣院

    官署名。宋徽宗崇宁三年 (1104)置,隶少府监,掌纂绣,供应乘舆服御及宾客、祭祀之用。官署名。宋崇宁三年置,掌编绣,以供乘舆服御及宾客祭祀之用。属少府监。见《宋史·职官五·少府监》。

  • 州功曹掾史

    州分职吏名。北齐置,见“功曹从事”。

  • 升迁

    明制,官员考满后升任,称为升迁。

  • 归宗

    过继他人为子,后因继父生有亲子而愿回原家族者,称归宗。清制。凡官员归宗,需由本籍地方官取具宗图册结及亲族甘结,报吏部准行。吏员出身者不准归宗。

  • 主玺局

    官署名。南朝梁置,属东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