押蕃使
使职名。唐玄宗开元二十年(732)以朔方节度使增领押诸蕃部落使。直至五代后唐明宗天成元年(926)雄武军节度使官衔内,仍兼押蕃落使,后晋出帝开运二年(945)皇弟重睿遥领雄武军节度、秦阶成等州观察处置,押蕃落等使,监管辖区内少数族政权事。
使职名。唐玄宗开元二十年(732)以朔方节度使增领押诸蕃部落使。直至五代后唐明宗天成元年(926)雄武军节度使官衔内,仍兼押蕃落使,后晋出帝开运二年(945)皇弟重睿遥领雄武军节度、秦阶成等州观察处置,押蕃落等使,监管辖区内少数族政权事。
官名。北魏置。统领主将身边的亲信部队。《周书·杨忠传》:“尔朱度律召(忠)为帐下统军。”
官名。《周礼》地官之属。一说为周朝置。掌边境关卡检查。《周礼·地官》:“司关,上士二人,中士四人,府二人,史四人,胥八人,徒八十人,每关下士二人,府一人,史二人,徒四人”,“掌国货之节以联门市,司货贿
官署名。明朝宦官二十四衙门之一。亦称西直房。掌选御用冠冕、袍服、履舄、靴袜诸事。下设袍房,为制作袍服之所。洪武十二年(1379) 始置设令一人,正七品,丞一人,从七品,奉御四人,正八品。二十八年重定内
官员破格升迁。《汉书·贾谊传》:“孝文帝说之,超迁,岁中至太中大夫。”官员升赏的方式之一。凡不循一定官阶等级而升迁, 称为超迁。如《汉书·于定国传》记“宣帝立, 大将军(霍)光领尚书事,条奏群臣谏昌邑
官名。北齐置。为左、右卫府直荡属官,负责舆驾出入之侍卫,六品。官名。北齐置,详“直入正都督”条。
即“河吞大”。
官名。北周置。西魏恭帝三年(556),依周礼建六官,夏官府吏部中大夫属下有司勋上士,掌六勋之赏,以酬其功。北周时因征战不断,从军受勋者日众,故司勋别自立司,不复属吏部,置此为司勋司长官以掌其事。下设司
即降低职务。为官员降罚的方式之一。始行于战国,历代沿用之。
唐代五个官署总称,即御史台监察、殿中、侍御史、中丞、大夫五官署。唐代李绰《尚书故实》:“台仪自大夫已下至监察,通谓之五院御史。”
官名。北齐置。属中侍中省,员二人,由宦官担任。佐中尚药典御管理皇帝医药方面的事务。从七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