押牙
官名。亦作押衙。唐、五代方镇使府置,尽掌节度使衙内之事,管领仪仗、侍卫; 有左右押牙、左右厢都押牙等名目; 都押牙尤为军府重职,位兵马使上; 诸州亦置军事押衙、都押衙等职。党项夏州政权定难军节度使衙置为亲信武职,主管官称都押牙,参与军机、统率军队。
官名。唐代藩镇皆置此官,为衙署内部亲信武职。其主官称都押牙,常与闻军事机密,直接统帅军队。见《历代职官简释·押牙》。
官名。亦作押衙。唐、五代方镇使府置,尽掌节度使衙内之事,管领仪仗、侍卫; 有左右押牙、左右厢都押牙等名目; 都押牙尤为军府重职,位兵马使上; 诸州亦置军事押衙、都押衙等职。党项夏州政权定难军节度使衙置为亲信武职,主管官称都押牙,参与军机、统率军队。
官名。唐代藩镇皆置此官,为衙署内部亲信武职。其主官称都押牙,常与闻军事机密,直接统帅军队。见《历代职官简释·押牙》。
官名。即太子左宗卫率,隋炀帝大业三年 (607) 改,唐高祖武德五年 (622) 复名左宗卫率。
官名。春秋时晋国置。掌膳羞之事的小吏。《韩非子·内储说上》:“(晋)文公之时,宰臣上炙而发绕之,文公召宰人而谯之”。
又作“鄂尔布”。满语。汉译作“鹿角兵”,为清朝八旗汉军骁骑营掌舁鹿角之甲兵。康熙二十四年(1685)置。八旗汉军每佐领下额设八名(初为四名),在佐领下养育兵及闲散内挑选。
官署名。①掌管刑法的机构。西魏恭帝三年(556)置,属秋官府,以刑部中大夫为长官,少刑部下大夫为次官。北周武帝建德二年(573)省公府诸司中大夫,以刑部下大夫为长官,周宣帝即位后,复置公府诸司中大夫,
道官名。明清设置,秩未入流,其职为管理县内道士、女冠。
邮务人员职名。见“邮务总局”。
见“陕西行省”。
官署名。唐高祖武德五年(622)改太子左侍率置,设长贰率一员、副率一员,掌东宫兵仗、仪卫,统亲、勋、翊及广、济等五府诸府兵,有长史判诸曹府,及录事、仓、兵、胄曹参军事,又有司阶、中候、司戈、执戟等属官
见“理问”。
官名。北齐置于皇子王国,员额二人,掌文字书籍之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