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诗词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庶吉士

庶吉士

官名。亦称庶常。明清翰林院庶常馆学员。明初分设于六科,学习办事。永乐二年(1404)始置翰林院庶常馆,选进士之优于文学书法者充之。宣德五年(1430)命学士充任教习。清初沿设,每科殿试后选文品兼优之进士充之,雍正元年(1723)后,改以朝考选之。又,试博学鸿词入式,或奉特旨改馆职者,亦得充之,均员额无定,称“馆选”。在馆学习三年后奏请“御试”,分发任用,称“散馆”。或授编修、检讨、或授部院司员,知县、亦有留馆者。领取俸给与“廪饩”银。光绪(1875—1928)末停科举,改由留学毕业及国内大学毕业者充之,食七品俸,或径授编修、检讨,与旧制不同。参见“朝考”。


官名。明清皆置。《明史·职官二·庶吉士》:“庶吉士,自洪武初有六科庶吉士。十八年以进士在翰林院、承敕监等近侍者,俱称庶吉士,永乐二年始定为翰林院庶吉士,选进士文学优等及善书者为之。三年试之,其留者,二甲授编修,三甲授检讨;不得留者,则为给事中、御史,或出为州县官。”清沿明制,参看《清史稿·职官二·翰林院》、《清文献通考·职官七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爵秩

    爵位俸禄。《史记· 商君列传》: “明尊卑爵秩等级,各以差次。”爵位和禄秩。《史记·商君列传》:“明尊卑爵秩等级,各以差次名田宅。”

  • 法一旦达

    即“法依旦达”。

  • 校骑

    官名,汉置,为校级武将,掌领骑兵。《汉书·扬雄传》:“校骑万师。”注:“师古曰:校骑,骑而为部校者也。”

  • 少常

    太常少卿省称。

  • 国防部预算局

    官署名。国民党政府设置,直属于参谋总长,掌管国防经费的预算、决算及审核等业务。设局长一人,中将级;副局长一人,少将级。局内分设三处,处下设科。处长、副处长均为少将或上校级,科长为上校级。

  • 武候次大夫

    官名。北周武帝时置。夏官府武候府次官,佐武候上大夫统武候兵。宣帝时乙娄谦曾任之。隋文帝开皇元年(581)罢。

  • 府主

    魏晋南北朝诸公、军府长官的泛称,相对本府僚佐、属吏而言。《魏书·辛纂传》: “稍转太尉骑兵参军,每为府主清河王怿所赏。”佐吏、幕僚称所属长官为府主。晋朝潘安仁(岳)《闲居赋序》:“今天子谅闇之际,领太

  • 判度支

    意思是专判度支。度支本是户部所属一司,唐代中期以后,往往特派大臣专判度支,也许是户部原来的官员,也许是户部以外的官员,名称或为度支使,或称知度支事,或称勾当度支使,与判户部及盐铁使合称三司。见《历代职

  • 书库官

    吏名。宋神宗元丰(1078—1085)改制后,秘书省置,掌四库藏书。流外官名。宋置于集贤院、昭文馆及史馆,主管书库。

  • 选授

    清朝吏部之铨选制度。乃官缺补授方法之一。指依照月选之制补授官职之例。京官郎中以下,除题缺、调缺、拣选缺,考选缺外,皆依月选之法授官。外官道以下,除请旨缺、题缺、调缺、拣选缺、佐杂要缺外,亦皆依月选之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