带甲
战国时步兵的统称。因其穿带甲胄而得名。
战国时步兵的统称。因其穿带甲胄而得名。
官署名。即右领军卫,唐高宗龙朔二年(662) 改,咸亨元年 (670) 复为右领军卫。
官名。《周礼》夏官之属。一说为周朝置。掌以罗网捕鸟。《周礼·夏官》: “罗氏下士二人,徒八人”,“掌罗乌鸟,蜡则作罗襦。中春,罗春鸟,献鸠以养国老,行羽物。”官名,周设此官,掌用罗网捕鸟,供应节令所需
官名。即隋朝太子典书坊通事舍人,炀帝大业三年(607)改,唐朝复名通事舍人,隶右春坊。参见“通事舍人”。
清朝官吏管理制度。即在正式俸禄之外附加俸银,以培养廉洁之风,杜绝贪污。始于雍正(1723—1735)时,详“养廉银”。
官名。金正大元年(公元1224年)置,奉令,正七品;奉丞,正八品。掌奉宣太后旨意。
宋朝吏部发给官员的功过历。又称付身文字、付身文书。由官员随身携带,上级官府于其上批写: 该官员于某年月日奉某官司之命,差到干办某事,至某年月日替罢; 有无未结绝事件、在假月日、不在职月日,以及展磨减勘
官名。太平天国设置,可能是织锦匠的异称。见“织锦匠”。
官名。将军名号。南朝梁置。武帝天监七年(508)定为施用于境外的武职二十四班中的二十四班,班阶最高,拟车骑将军; 大通三年(529)定制后,仍拟车骑将军等号。
陆海军官佐等级之一。南京临时政府设置,分为大军校,左军校,右军校三级。
官名。见“司狱司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