官名。太平天国设置,属北王府,员额二十人,官阶为职同总制。参见“典炮”。
简称廪生。明清学校生员,指科举制度下考入府、册、县学之学生。以领取月米以补助生活,故名。明洪武二年(1369)定制,府学四十人,册学三十人,县学二十人。其缺额由岁、科两试等第高者补充。清沿明制,廪生领
官署名。①隶尚书台。东汉改常侍曹置,掌官吏铨选及祠祀之政,设尚书为长官。后改“选部”。②隶御史台。两晋南朝置,以侍御史主之,掌监察官吏。③晋朝县置诸曹之一,设史。1、官署名,汉置,世祖刘秀改常侍曹曰吏
即“皇太弟”,见该条。
朝廷大吏。《韩非子·八奸》: “大臣廷吏,人主之所与度计也。”
见“总制使”。
祠禄官名。宋神宗时置勾当宫观,以京官充任。南宋避高宗赵构名讳改称。
① 礼部之别称。② 太常寺之别称。官署名,殷置。原为礼容之台,后礼署称容台。《史记·殷本纪》:“周武王遂斩纣头……封比干之墓,表商容之闾。”注:“《索隐》郑玄云:商家典乐之官,知礼容,所以礼署称容台。
官名,掌斋祠宾赞礼仪等,西汉置,东汉省。见《后汉书·百官志》。
官名。北齐置。为褒赏军功勋臣的闲职,八品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