尚书南部郎
官名。北魏置。参见“南部郎”。
官名。北魏置。参见“南部郎”。
官名。明初内府惜薪、钟鼓、宝钞、混堂四司皆置。见“左司副”。
官制用语。本官以外又任他官者。唐朝以一职事又任另一职事者谓兼官,以职事官品低散位一阶者亦为兼官,高宗咸亨二年(671)改为守。宋朝又称“宪衔”,为加官,武臣及宗室许带御史大夫、侍御史、殿中侍御史、监察
官名。简称柔远司郎中。清朝理藩院柔远清吏司之主官。掌司事。初设满洲一人,嘉庆四年 (1799) 后改设宗室一人。
元朝中书省、尚书省右丞的别称。
官署名。清朝盛京礼部办事机构。顺治十五年 (1658) 置,设郎中一人,员外郎二人,皆为满员。掌关领祭祀物品,供祭陵之需用; 并管盛京各庙应用之物及发修工程。光绪三十一年(1905)裁。
即“固山额真”。
见“吴尔哈伯额达喇喇哈番”。
铁路职名。北洋政府置,属各铁路管理局,为警务、工务、事务、机务各总段的主管。
选举名目。明朝泛指增拔贡生之制。清初定为五贡之一,每六年一次,乾隆七年(1742)改十二年一举。每次选府学二名,州、县学各一人,由各学政经考选保送入京,经朝考合格者,分别派充京官、知县或教职。科举制度
春秋时晋献公设置,见“七舆大夫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