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诗词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封爵

封爵

(1)分封制时代授予贵族的爵位。有侯、田、男、卫诸称,合称诸侯。诸侯之下有大夫,大夫之执政者称为卿。参见“分封制”。(2)官僚制度形成以后授予官员或贵族的爵位。战国时期,世卿世禄废除,封建性的官僚制度形成,其时的封君与侯,与分封制下的诸侯不同,他们仅食封地的租税,封地上的行政事务则由朝廷设官管理。仅汉初的诸侯王被赋予封国的行政管理权。自汉景帝平定吴楚七国之乱后,此种行政权即收归朝廷。三国以后,虽沿用王、公、侯、伯、子、男为封爵之名,但已不具有分封制时代王、公、侯、伯、子、男的意义。隋唐以后又实行虚封之制,凡封爵均冠以历史上的地名,所谓食邑若干户也是虚的,只有加上食实封若干户始由朝廷发给相当于若干封户的税收的禄廪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军民千户所

    明朝军事编制。洪武二十三年(1390)始置,其设正千户、副千户、镇抚、百户等官,同千户所。

  • 绥集都尉

    官名。东汉献帝建安 (196-220)中曹操置。管理屯田事务。《三国志·仓慈传》: “建安中,太祖开募屯田于淮南,以慈为绥集都尉。”官名,东汉末年曹操置,掌淮南屯田事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仓慈传》:“始为

  • 二军

    春秋时晋献公设置,见“七舆大夫”。

  • 右宫门将

    官名。即太子右监门率,隋炀帝大业三年(607)改,并降为正五品,唐高祖武德五年(622)复名右监门率。

  • 财政部常务次长

    官名。民国置,为财政部副长官,主管常务工作。相当今天的财政部副部长。

  • 内直局副监

    参见“内直副监”。

  • 川边镇守使

    官名。北洋政府于民国元年(公元1912年)八月置川边镇抚使,以四川都督兼任,次年六月改为川边经略使,旋加兼领川边都督事;民国三年(公元1914年)一月裁川边经略使兼领都督事,改设川边镇守使,受四川都督

  • 知司农司事

    官名。金置,见“司农司”。

  • 四百石

    官秩俸禄等级。西汉多指县丞、尉一级的长吏。东汉则多为中央政府各机构的丞、尉、长、相,小县县长、侯国相等。月俸四十五斛。三国两晋南北朝沿用为俸禄等级。公府东、西曹掾,尚书左右丞、尚书郎、太子食官令、太子

  • 灵宪大夫

    散官名。金朝司天二十五阶之第四阶,秩正五品。官名,也是官阶名。金朝的司天翰林官,自从四品始,以下分为(二)十五阶。正五品上,称灵宪大夫。见《金史·百官一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