奋武校尉
官名。东汉献帝建安(196—220)初孙策置,表拜孙静为之。建安十五年周瑜卒,鲁肃自赞军校尉迁此,代瑜领兵,有部属四千余人,后增至万余人。清乾隆五十一年(1786)复置,为武职正八品之封赠。
官名。隋朝设奋武校尉,为武散官。清有奋武校尉,为武职正八品封阶。奋武左校尉,为从八品封阶。
官名。东汉献帝建安(196—220)初孙策置,表拜孙静为之。建安十五年周瑜卒,鲁肃自赞军校尉迁此,代瑜领兵,有部属四千余人,后增至万余人。清乾隆五十一年(1786)复置,为武职正八品之封赠。
官名。隋朝设奋武校尉,为武散官。清有奋武校尉,为武职正八品封阶。奋武左校尉,为从八品封阶。
官名。北魏置。《魏书·官氏志》: “(孝文帝太和十五年477)又置司空、主客、太仓、库部、都牧、 太乐、 曹、 官舆、 复育少卿官。”太和十七年定为三品上,二十三年复次职令,未载。
明清时进士因列名甲科之榜,故又别称为甲榜。
隋唐以后科举考试的分科名目。分为常科与制举两种,唐时名目繁多,宋代分科较少,明清则只设进士一科。参见“科举制”。
清代的汉兵。清初招募的汉兵,其营旗为绿色,后来即称驻各省的汉兵为绿营兵或绿旗兵。清代各省驻兵,其初以旗兵为主力,中叶以后,由于绿营兵额的发展,变为以绿营兵为主力。绿营兵的兵种分为马兵与步兵,沿江沿海之
宰相的别称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蒋济传》:“位备宰司。”
海军同等官。北洋政府设置,其军阶为少校,掌理海军造械事务。
官名。清末始置,北洋政府沿设,为税务处的佐官,见“税务处”。
官署名。国民党政府设置,属“联合勤务总司令部”见该条。
官署名。辽朝北面官,长春路诸司之一,控制东北诸国。统领隗衍突厥、奥衍突厥、北唐古、五国等部及信、宾、祥等州兵马。亦称“黄龙府都部署司”、“黄龙府兵马都监署司”。
官署名合称,即左校和右校的简称,秦置,汉沿置。左校掌左工徒,右校掌右工徒,其长官称令,掌工程建筑,战时也参战。见《后汉书·百官四·将作大匠》。《汉书·陈胜项籍传》:“秦左右校复攻陈,下之。吕将军走,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