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诗词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司隶

司隶

① 官名。(1) 《周礼·秋官》属官,设中士二人,下士十二人。职掌管理使役奴隶刑徒,捕治盗贼,负责王宫及郊野馆舍的治安。西魏末、北周复置,隶秋官府。以司隶下大夫、小司隶上士为正副长官。辖掌罪隶、掌走隶、掌戎隶、掌狄隶、掌徒中、下士。(2) 西汉大司空属官。哀帝即位时置,位比司直,掌监察。参见“司隶校尉”。(3) 十六国汉地方行政长官。《晋书·刘聪载记》: “置左、右司隶,各领户二十余万,万户置一内史,凡内史四十三。”② 司隶校尉及其所辖地区的简称。③ 官署名。见“司隶台”。


官名。1、周始置,掌捕盗贼,管理奴隶、俘虏,使之服劳役。《周礼·秋官·司隶》:“司隶掌五隶之法,辨其物而掌其政令,帅其民而搏盗贼,役国中之辱事。”

2、官名,为司隶校尉的省称。汉武帝征和四年初置,司隶校尉持节、领兵,掌察举京师、三辅、三河、弘农非法者,捕巫蛊,督大奸猾。后罢其兵。元帝去节,成帝省,哀帝复置,但为司隶,冠进贤冠,属大司空,比司直,掌察太子以下。东汉亦置,并领一州;有从事官十二人:都官从事,掌察举百官犯法者;功曹从事,掌州选署及众事;别驾从事,校尉行部,则奉引,录众事;簿曹从事,掌财谷簿书,察举非法(见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》、《后汉书·百官志》)。《后汉书·苏章传》:“及熲为司隶,以礼辟不韦,不韦惧之,称病不诣。”

3、魏晋司隶与二汉同,司隶于端门外坐,在诸卿上。

4、后周有司隶下大夫,掌五隶及徒者。隋炀帝置司隶台,有大夫一人,掌巡察。《隋书·百官志下》:“司隶台大夫一人,正四品,掌诸巡察。别驾二人,分察畿内,一人案东都,一人案京师。”唐不置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王国防阁

    官名。北齐于王国置防阁四人,掌护卫之事。

  • 东西上閤门使

    东上閤门使与西上閤门使合称。官名。宋朝设此官,掌管朝会、宴飨、供奉赞相礼仪等事。唐宋制度,正殿朝会,百官从东西上閤门入殿廷;因而宋朝设东西上閤门使各三人、副使各二人,其下有宣赞舍人及閤门袛候等。见《历

  • 著作东观

    犹言在东观(上班)搞著作。东观是东汉朝庭藏书的地方,类似今天的国家图书馆。皇帝常派朝官到东观上班编写本朝国史,称为“著作东观”。“著作东观”不是官名,而是说明其在东观上班;工作是编修国史。

  • 副相

    官名。吐蕃官,曰论茞扈莽,亦号小论,置一人,与大相论茝(亦号大论)统国事。

  • 承宣

    官名。①即枢密院承旨,后晋高祖天福五年(940)改。② 宋朝承宣使省称。1、官名。五代时后晋高祖天福五年改枢密院承旨为承宣。宋朝改方镇留后官为承宣使。参看《旧五代史·晋高祖纪》和“承宣使”条。2、官署

  • 金银局

    官署名。元朝置。设于世祖至元十五年(1278),掌宫廷金银器皿制作。二十四年,改为金银器盒提举司。

  • 五省

    官署名合称。南北朝指尚书省、门下省、集书省、中书省、秘书省。隋文帝时指尚书省、门下省、内史省、秘书省、内侍省,炀帝大业三年(607)改指尚书省、门下省、内史省、殿内省、秘书省。官署的合称。南朝宋齐陈及

  • 宫姬

    宫中女官的泛称。《后汉书·皇甫规传》:“前世尚遣匈奴以宫姬,镇乌孙以公主。”注:“元帝赐呼韩邪单于待诏掖庭王嫱为阏氏也。武帝以江都王建女细君妻乌孙王昆莫为夫人也。”

  • 廛人

    官名。《周礼》地官之属。一说为周朝置。掌征收市场税收。《周礼·地官》:“廛人,中士二人,下士四人,府二人,史二人,胥二人,徒二十人”,“掌敛市絘布、总布、质布、罚布、廛布而入于泉府。凡屠者,敛其皮角筋

  • 龙兴打捕提领所

    官署名。元置,属宣徽院,设提领、副提领各一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