吏员名。宋代称县中低级吏员为小使,与高级吏员——主吏相对应。参见“编录司”。
官名。管理道教事务之道官。明洪武十五年(1382)设于各县道会司,县各一人,为道会司之长官。品秩未入流,设官不给禄,颁发度牒。掌领一县之道人。清沿明制,例由礼部拣选通晓经义之道人充补,移咨吏部注册。
见“都头”。武官名。宋置,为步军都头的副职,参见“都”。
禁军名。后梁置,《五代会要·京城诸军》记后梁开平元年(公元907年)九月置左右广胜军,为禁军中的两军,以亲王为军使。
官名。国民党政府设置,属立法院,参见该条。
将军名号,王莽置,孔仁曾任此将军。见《汉书·王莽传》。
官名。隋朝门下省殿内局长官,置二员,正六品; 炀帝大业三年(607)改为殿内省长官,置一员,正四品。官名。隋初为殿内局的主官,炀帝时为殿内省的长官。唐武德初改为殿中监。
辽官名。太宗会同元年 (938) 由郎君改立。
官名。民国置,掌管专门技术。参看“技监”、“技正”条。官名。辛亥革命后设置,为委任职技术部员,位次于技正。民国元年(公元1912年)北洋政府规定设置技士的各部其名额如下:内务部十人,财政部六人,陆军、
官署名。辽北面官。掌太和宫契丹军民之事。置都部署、副部署、判官等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