双转
官制用语。即转两官。宋朝有军功人自武翼郎以上每转官即双转两官; 文臣进士及第、进士出身者,至朝请大夫不转奉直大夫而转朝议大夫,至朝议大夫不转中散大夫而转中奉大夫,亦属双转。
宋代官员升转的一项规定。凡有军功的武官或有一定资格的文官,在依法升转时可多进一级官阶, 称为双转。如武翼郎以上有军功的武官依法应进一个官阶的,得进两级官阶;进士及第或进士出身的文官,至朝请大夫,可不转奉直大夫而转高一级的朝议大夫。
官制用语。即转两官。宋朝有军功人自武翼郎以上每转官即双转两官; 文臣进士及第、进士出身者,至朝请大夫不转奉直大夫而转朝议大夫,至朝议大夫不转中散大夫而转中奉大夫,亦属双转。
宋代官员升转的一项规定。凡有军功的武官或有一定资格的文官,在依法升转时可多进一级官阶, 称为双转。如武翼郎以上有军功的武官依法应进一个官阶的,得进两级官阶;进士及第或进士出身的文官,至朝请大夫,可不转奉直大夫而转高一级的朝议大夫。
清末新陆军低等官阶军官。光绪三十年(1904)定新陆军官员等级,分三等九级。宣统元年(1909)修订,增额外军官等,计十四级。如司务长、技士长等均属之,阶正八品。
官名。简称南洋大臣。清朝咸丰十年(1860),改五口通商大臣设。由江苏巡抚兼。掌中外交涉之总务,专辖上海入长江以上各口,兼理闽、粤、浙各口通商事务。同治元年(1862),设专任通商大臣,二年,复归江苏
官名。见“公府戎曹”。
官名。参见“左副都御史”。官名。明始置,与左副都御史同为都察院的佐官,秩正三品。清沿置,无固定员额,不预都察院事,仅作为巡抚的兼衔,在其辖境内于行政权之外可兼行监察权,以表明其地位之特殊。参见“都察院
官名。清末法部长官。宣统三年(1911),改法部尚书设。一人,从一品,特简。总理本部事务,并为国务大臣,参加阁议。
官名。《周礼》夏官之属有挈壶氏下士六人,掌军中悬壶、悬辔、悬畚以指示水井、军营、军粮之所在;并用漏水壶计算时间轮流更换击柝与警卫的人。北周依《周礼》置司辰中士,正二命;司辰下士,正一命。属夏官府兵部中
杂任职名。唐制,诸州上县置仓督二人,中县置仓督一人,中下县与下县不置,专掌县仓的出纳监督。
见“商部左参议”。
官名,西汉时属大司农,东汉改属河南尹,掌敖仓。详“荥阳敖仓官”条。
使职名。唐代宗宝应(762—763)中刘晏为度支盐铁转运使,自淮北列置巡院,搜择能吏以主之,使江淮钱米转运入京。德宗贞元(784—805)初一度废,八年张滂为转运使,复置江淮各巡院。其后置使以主巡院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