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诗词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博学宏词科

博学宏词科

选举制度。唐朝一种打破格限选拔人才的铨选办法。《唐会要》卷五四《中书省》: 大和五年(831)中书门下奏,“设博学宏词、书判拔萃、三礼、三传、三史等科目以待之”宋朝简称宏博科。参见“词科”。


科举制科之一。唐宋与清代设置,属文类科目。唐于开元十九年(公元731年)诏举,郑昉等二人及第。宋于高宗绍兴三年(公元1133年)改词学兼茂科为博学宏词科,考制、诰、诏、表、露布、檄、箴、铭、记、赞、颂、序等十二种文体,由上述文体内杂出六题,分为三场考试。其所得之士多至卿相、翰林。清于康熙十八年(公元1679年)诏试博学鸿词科于体仁阁,钦命试题, 试赋一篇、诗一首, 由皇帝亲自阅卷,共取五十人,分上上、上、中、下四等,以彭孙遹为第一。乾隆元年(公元1736年)定博学鸿词科试题之例,分两场,首场试经解一篇、史论一篇,二场诗赋论各一篇,是年此科录取十九人,刘纶等五人授编修,刘藻等七人授检讨,朱荃等七人授庶吉士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巡警部尚书

    官名。清末巡警部之长官。光绪三十一年(1905)设。从一品,特简。掌总理部务,统率全国警政,筹议警察制度。三十二年,改民政部尚书。官名。清末置,为巡警部的长官,见“巡警部”。

  • 学习读祝官

    官名。清朝太常寺之属官。乾隆四十年(1775)增设。四十六年以后增至八人,正九品。协掌唱赞礼仪等事。光绪三十二年(1906),太常寺裁并礼部,遂裁。参见“读祝官”。

  • 府军卫指挥使

    武官名。明洪武中置府军卫,为上直亲军之一,永乐以后沿置,掌守卫皇城南面及巡警京城各门。以指挥使为主官,下辖千户所。

  • 西南面巡检使司

    官署名。辽朝南面官,掌巡检西南与宋边界事。景宗保宁(969—979)初,宋师屡梗南边,以耶律合住为涿州刺史、西南兵马都监、招安、巡检等使。后置巡检、同巡检等职。

  • 巡检

    官名。①负责地方治安之官。五代后唐始置。宋朝置于沿边寨及险要去处,以閤门祗候至诸司使、将军或内侍等充任。另或置同都巡检使,若供奉官以下充任,则不带“使”字。并置巡检都监、巡检使或同巡检使等,若三班使臣

  • 邮传部统计处

    清末邮传部所属机构。光绪三十四年(公元1908年)设置,专掌船、路、电、邮四政及本部所管其余事项的统计事务。设提调二人,纂修八人,协修八人。处内分设总务、船政、路政、邮政、电政五科,以分理各项事务。

  • 法物案

    官署名。北宋神宗元丰(1078—1085)改制后,太常寺置,掌给纳朝服、祭服。徽宗时,大晟府亦置。

  • 县刑房

    清代县衙内部科房之一,设经承,掌刑狱之事。

  • 震威将军

    杂号将军名,西汉末年王莽置,掌征伐。《汉书·翟方进传》:“春王城门校尉王况为震威将军。”

  • 国子监直讲

    见“直讲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