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诗词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匦使院

匦使院

官署名。唐武则天为了告密的需要,于垂拱二年(公元686年)接受鱼保宗的请求,置匦四只,共为一室,列于庙堂,分四门以受四方所上之书。“匦”以铜铸成,是投放上书的匣子,四匦分别涂以象征方位的颜色。东面的涂以青色,叫“延恩”匦,事关养民劝农者投之;南面的涂以红色,叫“招谏”匦,论时政得失者投之;西面的涂以白色,叫“申冤”匦,陈诉冤屈者投之;北面的涂以黑色,叫“通玄”匦,告天文密策者投之。后因铜匦规制太大,分四门投书,不便往来,于是合为一匦,四面仍饰以四色。因为铜匦的设置,名义上是广开言路的一种措施,因而以谏议大夫、补阙、拾遗一人为知匦使,侍御使一人为理匦使,共掌其事;后来也曾命中书门下择正直清白官一人知匦,以给事中、中书舍人为理匦使。其办公处所称为匦使院,知匦使专知受状,每日所有投书,至暮并进于上。事关紧要者当时处断,一般情况则出付中书及理匦使据状申奏。为了防止伪滥,匿名状需先具本由知匦使检查,发现诈伪,则不予受理。如元和六年(公元811年),李涉为巴结宦官投匦疏论神策中尉吐突承璀不当外斥为淮南监军,谏议大夫知匦使孔戣览其副章即不予受理。开成三年(公元838年)知匦使李中敏以为检验副封非所以开言路理冤屈,乃奏罢验副封之制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强行削除官吏禄阶或没收其家财。

  • 武翼总管

    将官名,金朝置。为军中主将或主帅,掌领兵征伐。武翼总管,为金国海陵王侵宋时的三十二总管之一。见《金史·百官一》。

  • 都教练使

    见“子城使”。武官名。唐节度使属官中有都教练使,掌军事教练(见严耕望《唐代方镇使府僚佐考》, 载《唐史研究丛稿》)。

  • 国务院法制局

    北洋政府时期国务院内部机构之一。依照民国元年(公元1912年)七月十八日公布的《法制局官制》规定,掌下列事项:一、拟订法律、命令案;二、对法律、命令提出制定、废止或改正的意见;三、审定各部拟订的法律、

  • 太仆寺左右司

    清代太仆寺内部机构。左右司各设员外郎满州、蒙古各一人,主事满州、蒙古各一人,掌考核左右二翼马厂马匹之数而计其功过。属官有笔帖式五人,司书一人。

  • 防御史

    武官名。唐武后圣历元年(公元698年)以夏州都督领盐州防御使,安史之乱起,诸州当军事要冲者,至德以后均置防御守捉使,专治军事,以刺史兼任,不赐旌节; 其下有副使、判官、推官、巡官各一人。上元末改防御史

  • 平和郎

    官名。宋徽宗宣和元年 (1119) ,改保痊郎置,为医官阶官,从七品。南宋因之。

  • 家臣

    诸侯卿大夫私家臣属统称。春秋战国、秦汉勿称。春秋战国卿大夫宗族及政权组织称家,总管家务称宰,下设司徒、司马、工正、马正等职。《左传·昭公二十五年》: “我家臣也,不敢知国。”汉朝诸侯王家臣有行人、洗马

  • 顺天府通判

    官名。明清皆置,正六品。明代通判掌理粮储、马政、军匠、薪炭、河渠、堤涂之事;清代通判掌牙侩税收、平禁争伪。见《明史·职官三·顺天府》、《清史稿·职官三·顺天府》。

  • 昭毅将军

    武散官名。明置,武官正三品,升授。武散官名。明置,为正三品升授之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