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诗词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侍卫处

侍卫处

官署名。清朝随侍警卫皇帝之机构。初有其实而无其名,仅以上三旗中选拔的材武出众者为侍卫,以领侍卫内大臣等统之。而由下五旗或汉人中挑选之侍卫,均入上三旗“行走”。乾隆二十三年(1758)修《清会典》时,名为“领侍卫府”。乾隆四十五年(1780)始有“侍卫处”之称呼,其后方正式定为机构名。其职官员额,顺治元年 (1644) 即已确定: 领侍卫内大臣、内大臣各六人,散秩大臣无定员,一等侍卫六十人,二等侍卫一百五十人,三等侍卫二百七十人,蓝翎侍卫九十人。此外,尚有侍卫领班、署领班、侍卫什长等。康熙三十七年 (1698) 增宗室侍卫。雍正三年 (1725) 增四等侍卫。所属有亲军营,由八旗兵一千七百七十人组成,以亲军校、署亲军校分别管理,由领侍卫内大臣统领。职责为掌上三旗侍卫亲军之政令,以供宿卫扈从之事,具体警卫事务分为警卫禁城及御前警卫、扈从警卫。


官署名,清朝置,掌侍卫。其官有领侍卫内大臣六人,正一品。内大臣六人,初制正一品,后改为从一品。散秩大臣无固定人数,从二品。主事一人。署主事三人。笔贴式二十七人。协理事务侍卫班领十二人,正三品。侍卫班领十二人,正四品。署班领二十四人。侍卫什长七十九人,宗室九人。一等侍卫六十人,宗室九人,正三品。二等侍卫一百五十人,正四品。三等侍卫二百七十人,正五品,宗室六十三人。蓝翎侍卫九十人,四等侍卫无员限。亲军校七十七人,正六品。署亲军校七十七人,从八品。见《清史稿职官四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御用器物局

    官署名。设于元世祖中统四年(1263),掌内府宫殿营缮器物与工匠,受中书省剳。至元七年(1270),改器物局。

  • 军门都尉

    官名,西汉置,掌守兵营门禁。《汉书·周亚夫传》:“军门都尉曰:军中闻将军之令,不闻天子之诏。”武官名。汉置,为将军僚属,见《汉书·周亚夫传》。

  • 光禄大夫

    官名。西汉武帝太初元年(前104),改中大夫置,属光禄勋,秩比二千石。掌论议,在大夫中地位最为尊显, 武帝时霍光、 金日䃅皆曾任此职。西汉晚期,多作为贵戚重臣的加官。无员限。东汉时,因权

  • 主管侍卫马军司

    宋朝主管侍卫马军司公事省称。

  • 大常

    官名。“大”通“太”,详见“太常”条。

  • 锁院

    宋朝贡举考试中防止考官作弊的一项措施。各级考试前数日,考官同时进入考场,关闭院门,开始拟题、收领试纸、排定举人座位图,直至考毕,定出等第,方许出院。科举考试中防弊措施之一。宋制,各级考试举行前数日,考

  • 工程队参领官

    官名。清末新陆军军官。光绪三十年 (1904) 定新陆军营制,始置。每军一人,正三品,正参领充,简放。参佐全军工队事务,遇工队聚用时指挥督率。唯平时不编军,故不常置。军中佐官名。清末新军在军一级置工程

  • 长宁宫

    辽朝宫帐名。又称“蒲速盌斡鲁朵。”太祖淳钦皇后以辽州及海滨县等户置。宫帐在高州,陵寝在龙化州东一百里。有正户七千,蕃汉转户六千,出骑军五千。辖辽、仪坤、辽西、显四州,奉先、归义、定霸三县,北女古石烈,

  • 总领

    官名。①南宋置。高宗绍兴三年(1133)始设于都督府,六年,又设于诸大将之下。均以朝臣充任。先是以总制财赋为名而设,后实专掌报发御前军马文字,与闻军政。②清朝设于虎枪营及内务府。虎枪营总领,康熙二十三

  • 顾问

    左右侍从之臣,有事则询问。见《后汉书·章帝纪》。《晋书·段灼传》:“臣无陆生之才,不在顾问之地。”(1)指左右侍从之臣,有事则咨询之。《后汉书·章帝纪》: “皆欲置于左右,顾问省纳。”《晋书·段灼传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