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诗词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司

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司

官署名。简称侍卫马军司或马司。北宋初分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司而置,与殿前都指挥使司、侍卫亲军步军都指挥使司合称三衙,分掌全国禁军之统领,兼总厢兵,统兵官为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、侍卫亲军马军副都指挥使和侍卫亲军马军都虞候,各一员,掌禁军马军诸指挥之名籍,总其政令,侍卫扈从及大礼宿卫; 所领马军,自龙卫而下有左右四厢都指挥使,龙卫左右厢各有都指挥使; 每军有都指挥使、都虞候,每指挥有指挥使、副指挥使,每都有军使、副兵马使、十将、将、虞候、承勾、押官。南宋专掌直隶本司之军,地位与御前诸军平列,置主管侍卫马军司一人,其属有干办公事、准备差遣、点检医药饮食各一人,掌出戍建康;差主管机宜文字一人,掌马军之政令; 有巡防敕应,则纠率差拨龙卫四厢隶焉。辽朝南面官,以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掌领; 南京亦置,以马军都指挥使掌领,地位远逊于前。


官署名。北宋设置,掌马军诸指挥之名籍,凡统制、训练、番卫、戍守、迁补、赏罚之政令皆总之。设官有都指挥使、副都指挥使、都虞候各一人,所领马军,自龙卫以下左右厢又各有都指挥使。南宋时本司只辖驻扎临安府之马军。为屯驻大军之一支,后又移驻建康府。设主管侍卫马军司公事一人以主管之。其属有干办公事,准备差遣、点检医药饭食等员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宪臣

    指御史。《新唐书·元稹传》:“宰相以稹年少轻树威,失宪臣体,贬江陵士曹参军。”

  • 书记员

    县职员名。北洋政府设于县知事和承审员之下,佐理文书、记录等事务。

  • 征羌护军

    官名。东汉献帝建安(196—220)末曹操置。《三国志·郭淮传》: “(郭淮)又行征羌护军,护左将军张郃,冠军将军杨秋讨山贼郑甘,卢水叛胡,皆破平之。”官名,三国魏置,掌护主帅督诸将、察奸、领中央军。

  • 里人

    官名。同“里宰”。春秋置。掌授卿大夫宅居之事。《国语·鲁语上》: “若罪也,则请纳禄与车服而违署,唯里人命次。”韦昭注: “里人,里宰也。有罪去位,则当受舍于里宰。”乡官名,即里尹、里宰之类,掌一里之

  • 札温

    蒙古语,意为“百”,或用以称“百户”。

  • 镇军司马

    官名。即镇军将军的司马,位在长史之下,员一人。西晋时秩千石,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(493)定为五品上,二十三年复次职令,仍五品上,北周定为五命。宋朝亦有其名,而罕除授。

  • 集贤殿大学士

    官名。唐代宗大历(766—779)中改集贤院学士置,以宰相兼,掌修书之事。五代、宋初因之。神宗元丰(1078—1085)改制罢。

  • 大理寺司务

    官名。明朝洪武二十六年(1393)于大理寺置,二人,从九品,典出纳文移。建文 (1399—1402) 初改称都典簿,成祖朱棣即位,复旧制。

  • 书家

    女官名。宫中侍书官。宋孙光宪《北梦琐言·云芳子魂事李茵》:“(唐)僖宗幸蜀年,有进土李茵,襄州人,奔窜南山民家,见一宫娥,自云宫中侍书家云芳子,有才思,与李同行诣蜀……行及绵州,逢内官田大夫识之,乃曰

  • 道长

    官名,汉置,职如县长,掌治本道。凡县主蛮夷曰道,满万户置令,不满万户置长。见《后汉书·百官志五》,参看“道令”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