官名。南宋编修敕令所置,于职事官内差除,掌删削敕令中轻重不伦、前后抵牾者。
见秃鲁花军。怯薜中的散班。元置, 即“秃鲁花”,见该条。
官名。原为少数民族部落首领的称号,北魏建国初,沿用此名。明元帝泰常二年(417),与天部、地部、西部、南部、北部大人合称为六部大人,共同处理国家日常政务,皆由诸公担任,其下有三属官。太武帝时复建尚书省
任用官员的通称。唐制有册授、制授、敕授等区别。
官名。太子太傅属官,两晋、南朝皆置。晋、宋七品,梁五班,陈七品、六百石。
北魏记载将士军功勋劳的文书,因其写于黄素之上,故名。详见“勋书”。
官名。清末及北洋政府置,属修订法律馆,地位在总纂之下。
官名。金置,见“登闻鼓院”。
官学名。东汉明帝时为四大外戚樊氏、郭氏、阴氏、马氏四个大家族的子弟所创办,因为这四家外戚势力很大,但不是列侯,所以叫小侯。后来凡属贵族子弟,不论姓氏都可入学,匈奴也派遣子弟到这所学校来学习。学校的设备
官名。即比部郎中,唐玄宗天宝十一载(752)改,肃宗至德二载(757)复名比部郎中。官名。唐天宝十一载(公元752年)改比部郎中为司计郎中,至德二年(公元757年)复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