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诗词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乡伯中大夫

乡伯中大夫

官名。西魏恭帝三年(556)置,北周沿置。地官府民部中大夫属官,统掌各乡事务,下设小乡伯下大夫、小乡伯上士,小乡伯中士等佐其职,领诸乡大夫下大夫、州长上士等官属。寇遵考自小纳言、车骑大将军、仪同三司迁此。周武帝建德二年(573)省,以下大夫为长官。宣帝即位后,复置。正五命。隋文帝开皇元年(581)罢。


官名。乡、遂、稍、县、畿为《周礼》中规定的天子直辖行政区——王畿中的行政区划,各设官以管理之,掌辖区内的政教事务。北周是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,不分内服外服,但仍附会《周礼》之制,以王畿百里之内为乡,百里之外为遂,三百里为稍,四百里为县,千里为畿,置乡伯、左右遂伯、稍伯、县伯、畿伯诸中大夫,小乡伯、小遂伯、小稍伯、小县伯、小畿伯诸下大夫,为地官府所属,使各掌其辖境内的政令戒禁。但实际上北周地方官制仍按汉魏以来之制设州刺史、郡太守、县令,并不归他们所管。诸下大夫以下都有属官:小乡伯下大夫之下设小乡伯上士、中士,每乡下大夫,乡正上士、中士,州长上士、中士;小遂伯下大夫之下设小遂伯上士、中士,每遂下大夫,遂正上士、中士;小稍伯下大夫之下设小稍伯上士,中士,每稍下大夫,稍正上士、中士;小县伯下大夫之下设小县伯上士、中士,每县下大夫,县正上士、中士;小畿伯下大夫之下设小畿伯上士、中士,每畿下大夫、畿正上士、下士。这些属官均为中央政府的属官,佐夫大以处理政务,与京师及州郡县以下所设地方属官完全不同。北周乡伯中大夫正五命,任此职者见《北周六典·地官府》所引《隋翊师大将军、仪同三司、大内史、大纳言、扶风郡太守濩泽公墓志铭》:“公讳字遵考,授乡伯中大夫,转司成中大夫。”

猜你喜欢

  • 寸白军

    元军队名。又作爨僰军,由爨人 (寸人,亦称乌蛮、罗罗斯,今彝族祖先) 与僰人 (白人,亦称白蛮,今白族祖先) 组成,属乡兵系统,隶云南行省各军府下屯田、镇戍。元代云南的乡军,不出戍其他地方。

  • 牧帅

    官名。西晋置。国家牧场中的低级官吏,亦称牧率,掌苑马的牧养。见《晋书·石勒载记下》。

  • 招召乡兵使

    使职名。唐懿宗咸通九年(868)以司农寺丞薛琼,可赞善大夫,充滁庐寿州招召乡兵使,临时征召兵源。

  • 辽阳大都督府

    官署名。辽太宗会同二年 (939)置。设大都督等职。官署名。辽太宗会同二年置,属南面京官。遏鲁伯等曾任此职,掌东都关防事务。

  • 东宫直阁

    官名。南朝齐、梁置,隶太子左、右卫率,为东宫侍从武官。北齐亦置。

  • 中书省左右丞相

    元代中书令下设右丞相、左丞相各一员,正一品,银印。统六官,率百司,中书令缺,则掌中书省事,助天子理万机。见《元史·百官一·中书令》。明初承元制,设中书省,置左、右相国。吴元年命百官礼仪俱尚左(以左为上

  • 巍行

    官名。西夏职位权位之一。西夏语音“六合尼正”,与中等司等位。

  • 王家郎

    官名。汉朝诸侯王国郎官。《后汉书·灵帝纪》: 熹平五年(176 )“试太学生年六十以上百余人,除郎中、太子舍人至王家郎、郡国文学吏”。秩二百石。官名,汉置王家郎即王国之郎中,俸二百石,掌宿卫。《后汉书

  • 行人司

    官署名。明洪武十三年(1380)置。设行人,正九品,左、右行人,从九品。后改行人为司正,左、右行人为左、右司副,另设行人三百四十五人。二十七年后定均以进士充任,升品秩。掌传旨,册封等事。凡颁行诏敕,册

  • 三事

    ①居官者应遵循的三条原则,指清、慎、勤。《吕氏春秋·童蒙》:“当官之法,惟有三事,曰清、曰慎、曰勤。”②周朝指三事大夫,即三公。《尚书·周书·周官》:“三事及大夫,敬尔有官,乱尔有政,以佑乃辟。”《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