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都留台
官署名。唐朝东都所置御史台,分司监察弹劾之事; 置御史中丞一员、侍御史一员、殿中侍御史二员、监察御史三员。宪宗元和(806—820)以后不置中丞,以侍御史、殿中侍御史、监察御史主留台务,而三院御史亦不常备。
官署名。唐朝东都所置御史台,分司监察弹劾之事; 置御史中丞一员、侍御史一员、殿中侍御史二员、监察御史三员。宪宗元和(806—820)以后不置中丞,以侍御史、殿中侍御史、监察御史主留台务,而三院御史亦不常备。
官名。西晋置,分东、西、南、北四部,掌督漕运,隶大司农。东晋省。
官名。秦、汉、魏、晋、南朝宋为少府副贰。西汉置六员,秩千石。东汉减为一员,秩比千石。魏、晋、南朝宋因之,七品。梁、陈为少府卿副贰,梁四班,陈八品、六百石。北魏增置少卿为少府副长官,丞位次少卿,孝文帝太
官名。①唐朝亦称府院法直官,为节度使或副大使知节度事属官,置一人。②宋朝刑部置,掌抄录各地旬奏大辟人数,检查旬奏情况。③宋朝大理寺置,二员,掌检选律条,以供断狱,以幕府、州县官充。官名。宋制大理寺与刑
官名。①西汉武帝始置,为北军八校尉之一。秩二千石,有丞、司马等属官,位次列卿。掌本营骑士,戍卫京师,兼任征伐。东汉初改名“骁骑校尉”,建武十五年(后39)复故,隶北军中候,为北军五校尉之一,秩比二千石
官名。1、城门校尉的简称。2、泛指守城军官。汉朝张衡《西京赋》:“城尉不弛柝,而内外潜通。”官名。汉代边郡部都尉屯兵系统的属官有城尉,协助部都尉主屯兵之事。城尉与部都尉同城,故有时兼行部都尉事。
官名。北周置籍工中士,正二命;籍工下士,正一命。职掌阙载,属冬官府司卉下大夫。
古代考试方法。皇帝或主考官的提问叫策问,应试者的回答叫对策。汉朝皇帝以政事经义为题征询臣下意见,或以其文辞定高下,作为选拔官吏的一种方法。南朝宋明帝泰始中(465—471)规定,策试“秀孝”五条问题,
三公别称。《后汉书·安帝纪》:“推咎台衡,以答天眚”。 李贤注:“台谓三台, 三公象也”。 衡, 平也,言天下所取平。伊尹为阿衡,即其义也。”一说衡即玉衡,与三台俱为古星名,位在紫微宫帝座之前,故以之
官名。西汉属宗正,掌管分寸尺丈等长度标准、有丞。初属少府,中属主爵,后属宗正。东汉省。官名,汉置,掌度量。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上》:“宗正,秦官,掌亲属,有丞。平帝元始四年更名宗伯。属官有都司空令丞,内
僧官名。明清置,属僧录司,秩从八品,左右各一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