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都府尹
唐代京兆、河南、太原三府府尹的合称。三都长官均称为牧,往往由亲王遥领,不视事,政务由其副职三都府尹执掌,员额各一人,秩从三品。参见“雍州牧”。
唐代京兆、河南、太原三府府尹的合称。三都长官均称为牧,往往由亲王遥领,不视事,政务由其副职三都府尹执掌,员额各一人,秩从三品。参见“雍州牧”。
官名。两汉侍御史分曹理事,其在令曹者称令曹御史,掌律令。
“都录事”省称。
官名。元置,为徽政院的长官。见“徽政院”。
朝廷除授官职的文书。朝廷决定某人任某职后,由吏部发出除书,并送达受任者。在吏部留有底案。
官位。潘岳《西征赋》:“寮位儡其隆替,名节漼以隳落”。
官署名。清末置于各省,掌制造货币事项。
官署名。辽朝北面官,所掌不详。
官名。太原府长官,唐玄宗开元十一年(723)改并州大都督府长史置,员一人,从三品,总领府事,为留守。同时,代北都牧行事。
官署名。清末陆军部军需司所属三科之一。光绪三十二年(1906)设。掌经理被服,发放军粮,以及战用粮秣、炊具、马装、器具之购备,并兼管被服呢革各厂。置科长、科员、录事。
官名别称。唐、宋指御史台六察。明初沿称御史台。御史台废罢后,亦沿称都察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