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诗词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龙潭镇

龙潭镇

①即今江苏南京市东北龙潭镇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0江宁府句容县:龙潭镇“地有龙潭,因名。镇逼临大江。明初置巡司,兼设龙潭水马驿。建文四年燕王济江,次龙潭,是也。正统二年复建岁积仓于此,为滨江要害”。清康熙、乾隆二帝南巡时,曾在此设行宫。

②一名龙滩场。即今四川荣县东南七十五里龙潭镇。清道光《荣县志》卷10:龙滩场“在今县南七十里”。民国《荣县志》卷3:龙潭场在“南七十里”。

③即今四川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东南一百里龙潭镇。清雍正十三年(1735)设县丞于此,乾隆元年(1736)改为州同。民国初改县佐。


(1)在辽宁省岫岩满族自治县西南部。面积192.5平方千米。人口1.6万。镇人民政府驻相荣,人口290。1958年设龙潭公社,1983年改乡,1999年置镇。特产柞蚕茧。有农机、缫丝等厂。 张庄公路经此。名胜有龙潭湾风景区。(2)在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东部、长江南岸。面积27.6平方千米。人口3.8万。镇人民政府驻龙潭,人口2.1万。因镇南蟠龙山阴有一“龙潭”得名。《读史方舆纪要》:句容县:龙潭镇“在县北八十里。地有龙潭,因名”。清初康熙、乾隆二帝南巡时曾在此设行宫。1949年为镇。1993年花园乡并入。产稻、小麦、油菜籽等。有水泥、石膏、保温材料、机械等厂。京沪铁路经此并设站。宁镇公路经此。名胜古迹有四池、九洞。(3)在安徽省霍邱县西部、安阳山东麓。面积101.2平方千米。人口3.8万。镇人民政府驻龙潭,人口 7680。因镇驻地东面有条小河较深,传此河系老龙栖身之处,乡民在此建寺祈雨,取名龙潭寺。后寺庙毁,简称龙潭。1949年建龙潭乡,1958年成立飞跃公社,1983年复改龙潭乡。1992年石庙乡并入。1999年设镇。为县粮食产区之一。有复合肥、建材、粮油加工、砖瓦等厂。105国道、南叶公路经此。(4)在福建省永定县东北部、抚溪上游。面积78平方千米。人口1.3万。为著名侨乡。镇人民政府驻龙潭,人口 2010。境内下漈角有深潭,大旱不涸,故名。1993年由抚市镇析置龙潭乡,1997年改置镇。产烤烟、茶叶、土纸。有林、果场。有水库和水电站。矿产有煤、石灰石,为永定县著名的产煤区。有水泥、石灰、制茶等厂。公路北接福三公路。名胜有仙湖洞。(5)在江西省高安市中部偏西。面积88平方千米。人口3.5万。镇人民政府驻龙潭桥街,人口 5600。清乾隆三十年(1765年)兴圩于龙潭桥东,故名。1950年为万善、枚口等乡,1958年属石脑公社。1961年析置龙潭公社,1984年改置乡,2000年改置镇。产茶叶、油茶和中草药麦冬等。有农机、建材、油脂加工等厂和水电站、林场、养殖场等。“糖心皮蛋”闻名。320国道经此。(6)在河南省唐河县西南部。面积98平方千米。人口4.6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汉龙潭村,人口 1880。因村的汉垱(汉代所修水利设施)和村东龙潭得名。1942年曾改称尚德镇。1949年设龙潭区,1962年改公社,1983年改乡,1997年改镇。产小麦、玉米、油菜籽、烟叶等。有面粉、水泥、综合加工、塑料、造纸等厂。公路接方枣公路。(7)在湖南省桃源县西部。面积255.6平方千米。人口2.8万。镇人民政府驻龙潭,人口500。1958年建龙潭公社,1984年改乡。1995年龙潭、鄢家溪、丁家坊三乡合并置龙潭乡。1996年置龙潭镇。主产稻,并产甘薯、玉米、油茶。盛产竹木。矿产有铅、锌、锗和硫黄。五常公路经此。(8)在湖南省溆浦县南部。面积76平方千米。人口2.6万。镇人民政府驻龙潭,人口 2800。以溆水至此有深潭,讹传潭中有龙,故名。北宋元丰二年(1079年)设龙潭堡。明、清设龙潭巡检司。1956年设龙潭乡,1958年为龙潭公社。1960年置镇,后撤销;1984年复置。主产稻,并产油茶。有汽修、农机、冶炼、造纸、印刷等厂及茶林场。设有圩场,为县南部最大集市。溆涟公路经此。纪念地有抗日阵亡将士墓。(9)在湖南省嘉禾县东部。面积75.1平方千米。人口2.5万。镇人民政府驻龙潭圩,人口 3000。以附近蛟龙潭得名。1950年为龙潭乡。1958年属超美公社,同年11月改为龙潭公社。1984年改乡,1997年建镇。附近盛产油茶、烤烟,并产稻、小麦、玉米、苎麻、花生等。有花炮、建材等厂。设有圩场。郴道公路经此。(10)在湖南省花垣县中北部。面积60平方千米。人口1.3万。镇人民政府驻龙潭,人口 1500。因地有龙潭井得名。1958年设幸福公社,1959年更名为龙潭公社,1984年置镇。产稻、玉米、甘薯、豆类等。铅、锌矿藏量丰富。有冶炼、水电、农机修配、粮油加工等厂。镇区系苗族聚居地,设有圩场,集市以粮食、牲畜交易为大宗。有公路通县城。(11)在广东省从化市西部。面积104平方千米。人口4.4万。镇人民政府驻龙潭圩,人口 1960。原称松潭,因镇区近处有6米多的深潭,附近小丘松林密布,故名。清光绪年间设圩,因有一小河流经,寓意“活龙戏水”,故改名龙潭。原属清远县,1958年划归从化县,属鳌头公社。1961年析置龙潭公社,1983年改区,1986年建镇。地处潖江支流的鳌头水中下游,主产稻,并产荔枝、西瓜、甘薯等。龙潭三黄鸡、西山红芋(甘薯)有名。有农机、化工、建材、五金、红砖等厂。106国道经此。(12)在广东省连州市南部、连江上游。面积90平方千米。人口 7920。镇人民政府驻龙潭,人口350。古称云涛,后因驻地附近建有龙王庙,庙前有深潭,故称龙潭。1950年属连县一区,1958年属九坡公社。1961年析置龙潭公社,1983年设区,1987年设乡,1993年设镇。属石灰岩低山丘陵。主产玉米,产大豆、花生、黄烟、红瓜子等。有铁、煤等矿。有公路接107国道。连江通航。古迹有龙王庙遗址,唐代韩愈被贬阳山县令时经此并夜宿,庙附近崖壁上仍存韩愈诗刻。(13)在广东省揭西县中西部。面积78平方千米。人口3.5万。镇人民政府驻龙跃,人口 2170。因境内龙潭水得名。原属揭阳县。1965年属揭西县,设龙潭公社。1983年改区,1986年建镇。四周环山,中间为狭长丘陵地带。主产稻、小麦、花生、甘薯、姜等。揭陆公路经此。(14)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白县南部,东南邻广东省廉江市,西近合浦县。面积144平方千米。人口7.1万。镇人民政府驻龙潭圩,人口 5200。明末成集。相传圩东侧有一龙潭得名。1952年为博白县十四区,1958年称龙潭公社。1962年改区,1966年复公社,1984年置镇。主产稻、甘蔗、花生、龙眼、荔枝、柑橙、剑麻、薯类等。特产橡胶、胡椒。有农机、爆竹、印刷、塑料、红砖、发电等厂。有农贸集市。玉山公路经过。(15)在重庆市涪陵区南部。面积96.5平方千米。人口3.3万。镇人民政府驻龙潭坝,人口 1980。因境内几条小溪汇合处有深潭,神话有藏蛟龙之说,故名。明初建场。1932年置龙潭镇,1941年改镇为乡。1985年复置龙潭坝镇。1992年与大同、新村两乡合并,称龙潭镇。产稻、玉米、小麦、油菜籽、蚕茧、茶叶、青菜头。工业有酒厂、茶厂、食品加工厂等。涪南公路经此,并有龙石公路。(16)在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东南部。面积258平方千米。人口5.4万。镇人民政府驻龙潭,人口1.2万。原址梅树,地处伏龙山下,有水洼地如龙眼,故名龙潭,后迁新址仍称龙潭。1935年置龙潭镇,并一直为区公所驻地。2001年渤海、龙东、青华、木桶四乡并入。产稻、玉米、小麦、蔬菜、柑橘等。工业有水泥、火柴、酿酒、农机等厂。319国道纵贯全境,并有龙木、龙白、龙青等公路。是县东南部物资集散中心。为重庆市十大历史文化名镇之一。有革命烈士赵世炎故居。(17)在四川省荣县东南部。面积49平方千米。人口3.2万。镇人民政府驻龙潭,人口 2700。因镇区犹如一条巨龙横卧旭水河滩,原名龙滩场,后演化为今名。1949年为龙潭镇,1958年改龙潭公社,1983年改龙潭乡,1986年置龙潭镇。1995年关上乡并入。有木器、造纸、铸铁、玻璃、酿造、印刷等厂。为县东南大集市。双自公路经此。(18)在四川省布拖县南部。面积139平方千米。人口 5000。镇人民政府驻中河坝,人口 2600。因境内昔有一深潭雅化而得名。1961年设金河乡,1973年改金河公社。1981年更名龙潭公社,1984年为龙潭乡。1992年撤龙潭、马洛、包谷坪三乡设龙潭镇。有铅、铜资源。有羚牛、熊、麝、岩羊等野生动物。产稻、玉米、小麦、荞麦、大豆、花椒和党参、附子、贝母等中药材。特龙公路经此。(19)在云南省宣威市西北部。面积317.8平方千米。人口5.75万。镇人民政府驻龙潭,人口 2600。北有泉水引灌村旁农田,因名龙潭田,后简称龙潭。1940年为龙潭乡。1949年属五区(西泽)。1950年为得禄区(十区),驻地由得禄先后迁段山口、新河、龙潭,改名龙潭区。1958年分为龙潭、放马坪、大井三个公社。1961年并为龙潭区。1970年称龙潭公社。1984年西部得禄划出,仍称龙潭区。1988年为龙潭乡,2001年设镇。产稻、玉米、小麦、豆类、马铃薯、油菜籽、烤烟。特产黄梨。富林木。养殖业较发达。有小电站、粮食加工、酿酒、建筑队等企业。公路西、南皆接天杉公路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丰塘桥镇

    即今江西泰和县北十五里枫塘桥。清同治《江西全省舆图》卷7:泰和县北有枫塘。

  • 临浯集

    即今山东安丘市东南临吾镇。旧属诸城县。光绪 《山东通志》 卷1诸城县图: 县西北有临浯集。

  • 黄陂湖

    在今安徽庐江县东南十五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6庐江县: 黄陂湖在 “县东南十五里。周八里许”。《清一统志 · 庐州府一》: 黄陂湖“径八里,西连沙湖,受县河及四山之水,东出缺口”。

  • 胜休县

    西汉元封二年 (前109) 置,属益州郡。治所在今云南江川县北二十六里龙街。王莽时改名胜僰。三国蜀复名胜休,属建宁郡。西晋武帝时属兴古郡,永嘉五年 (311) 属梁永郡。南朝梁末废。古县名。西汉置,治

  • 二十家子

    ①即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治。蒙古语“和林”意为“二十”,“格尔”意即“房屋”。②即今辽宁朝阳县东南九十里二十家子镇。清光绪重订道光《承德府志》卷7朝阳县之东南境: “二十家子在五十家子东二十里。”③即今

  • 阿夔部

    唐南诏置,属拓东节度。在今云南昭通市北部。

  • 锡拉巴锡河

    又作喜儿巴喜河。即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黑龙江下游流入奇集湖之礼河。清康熙 《皇舆全览图》: 黑龙江下游乞几必儿忒池有 “喜儿巴喜河”。齐召南 《水道提纲》 卷 24: 克几必儿忒池 (奇集湖)

  • 骏马河

    即今四川会理县境之会川河、城河。《水经·若水注》: “若水又径会无县,县有骏马河,水出县东高山,山有天马径。……河中有有贝子、胎铜,以羊祠之,则可取也。”

  • 盟亭

    在今河北沧县南。《寰宇记》 卷65沧州清池县: “盟亭,《郡国志》 云: 长芦县有盟亭,即为燕齐之界。” 《方舆纪要》卷13沧州: 盟亭,“《志》云: 古燕、齐分界处。二国尝结盟于此,因名”。

  • 均水

    ①在今湖北随州市西。《水经·溳水注》:均水“出大洪山,东北流径土山北,又东北流入于溳水”。②上源曰淅水,出河南卢氏县,南流经西峡县西,至淅川县南与丹水合流为均水,至湖北丹江口市入汉。《水经·均水注》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