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诗词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龙溪镇

龙溪镇

①旧名牛溪镇。即今四川都江堰市西北三十里龙溪乡。《方舆胜览》卷55茂州:“龙洞在牛溪镇。入洞数步,向南石壁有路可通。”民国《川西边事辑要》第八编:龙溪镇“在娘子岭之麓,有人百余户。汶川县公安分局在焉”。

②在今四川昭觉县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4建昌卫军民指挥使司:龙溪镇在“司东四十里,有龙溪巡司”。清裁。


(1)在山西省平顺县南部。面积93.1平方千米。人口1.8万。镇人民政府驻龙镇,人口 2350。为县南部重镇。1949年属平顺二区。1954年设龙镇乡。1958年改金星公社,1959年改西沟公社,1984年改龙镇镇。2000年改名龙溪镇。主产玉米、谷子、马铃薯。特产中草药材、花椒、核桃。有煤矿、铁矿、选矿厂、铁厂、陶瓷厂等企业。有地方铁路通长治市,平龙、龙花、长龙公路交会于此。(2)在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西南部、宜黄河畔。面积106平方千米。人口1.8万。镇人民政府驻龙骨渡,人口 1800。古有人渡,河东有龙岗山,山脊嶙峋,故称此地为龙骨渡和龙溪。1937年设龙溪镇,1948年改设乡,1951年复设镇,1958年改公社,1985年复设镇。产稻、豆类、棉花、茶叶。有五金电镀、化工、工具配件、木具、花炮等厂。为临川、宜黄、崇仁三区县毗连地区传统农贸市场。公路西南接临宁公路。(3)在湖南省武冈市南部。面积49平方千米。人口4万。镇人民政府驻龙溪铺,人口 2400。初属安乐乡,1956年建龙江乡。1958年属超美公社,1961年建龙溪公社。1984年改乡,1996年置镇。以境内龙溪河取名。主产稻,是县主产粮基地。有生姜、药材、花生、油菜籽、小麦等农产品。有石英、铁等矿。水利资源丰富。有省道和县道纵横全境。(4)在广东省博罗县西南部。面积119平方千米。人口5万。镇人民政府驻龙溪圩,人口 4500。因镇境有弯曲似龙形的小溪而得名。1949年属博罗县第四区。1958年设龙溪公社,1983年改区,1986年建镇。除东北属丘陵地外,其余大部为冲积平原,间有台地。主产稻、花生、大豆、甘蔗。有水泥、食品、粮油加工、化工、电子、建材等厂。有公路北接324国道。(5)在重庆市巫山县西北部。面积74.4平方千米。人口2.4万。镇人民政府驻长溪河,人口570。因境内有一溪沟流过,常年不干。旁有一巨石突出水面,形如宝珠,相传五条巨龙下山争夺宝珠。龙溪据此得名。明末清初为龙溪堡,1943年设龙溪乡。1958年建龙溪公社,1984年复乡。1992年新建龙溪镇。辖原龙溪、金银乡所属区域。主产稻、玉米、小麦、薯类。特产油桐、乌桕、茶叶、柑橘。有粮油加工、酿酒、冶铁等厂。为巫山、巫溪两县邻近乡村农副产品集散地。有龙巫、龙福公路。(6)在贵州省余庆县南部。面积153.3平方千米。人口3.1万。其中苗、壮、布依、仡佬等少数民族人口700余。镇人民政府驻龙溪街,人口1万。镇东南有龙岩头,西北有龙头岩,两山之间一溪相隔,故名。1932年置龙溪镇及田坝、舒羊、地桶等乡。1942年置龙溪乡。1953年分置龙溪镇及水晶、平寨、苏羊、芝州、太平场乡。1958年建龙溪公社。1962年析建龙溪、小河(平寨)、苏羊、芝州、平场公社,1984年改置一镇四乡,1992年合并置龙溪镇。镇境多为丘陵地。龙溪坝子是县内重要粮油产区。有碗厂、农具厂、酒厂。204、302国道在此交会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曷懒水

    即今吉林延吉市南之海兰江。源出长白山东麓,东北流会布尔哈通河、嘎呀河,注入图们江。《金史·世纪》: “ (景祖时) 曷懒水有率众降者,录其岁月姓名,即遣去,俾复其故。人以此益信服之。”

  • 江涨桥镇

    北宋置,在今浙江杭州市北。《清一统志·杭州府》:江涨桥镇“在仁和县北九里。有桥跨官河。明洪武中设税课司”。古镇名。北宋端拱元年(988年)置,在今浙江省杭州市武林门北。

  • 过利国

    即火寻国。唐西域国名。都城在急多飓遮城(今乌兹别克斯坦阿姆河下游一带)。《新唐书·西域传》:火寻“或曰货利习弥,曰过利,居乌浒水之阳”。

  • 罗源山

    在今浙江平阳县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4平阳县: 罗源山在 “县西南二十里,横阳江流其下”。

  • 师家山

    在今四川松潘县东一百九十里小河乡北。明曹学佺《蜀中广记》卷31《边防记》:“《志》云:(小河)所北二十里师家山。一名文山。宋时师、文二大姓居之。山麓有文山关,又有师家铺,则界于龙州也。”

  • 成都后卫

    明洪武十七年(1384)置,属四川都司。治所在今四川成都市。《明一统志》卷67成都府:成都后卫“在府治东三里”。后废。明洪武中置,治今四川省成都市。清初废。

  • 小婆罗门国

    在今缅甸西部阿拉干地区和印度阿萨姆邦南部一带。唐樊绰《蛮书》卷10:“小婆罗门,与骠国及弥臣国接界,在永昌北七十四日程。”

  • 杜门

    即覆盎门。汉长安城南面东头一门。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北大白杨、小白杨二村之北。《汉书·刘屈氂传》:戾太子军败,“南奔覆盎门,得出”。师古注:“长安城南出东头第一门曰覆盎城门,一号杜门。”

  • 武江县

    ①唐贞观十二年 (638) 置,属笼州。治所在今广西扶绥县境。唐末废。②即武功县。治所在今四川剑阁县西南武连镇南五里。《南齐书·州郡志》 作 “武江” 县。

  • 楠木村

    又作南木园、楠木园。即今湖北巴东县西楠木园镇。明嘉靖 《归州全志》 卷2 《坊市》: “楠木村,(巴东) 县西五十里,临大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