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诗词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龙头山

龙头山

①在今江西万安县东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7吉安府万安县:龙头山在“县东二十里。高数百丈,周回十里,形如几案,一名案山。上有仙坛及龙峡。又有仙圣、罗汉二岩。龙溪水出其左,西入赣江”。

②在今广西阳朔县东北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03静江府:龙头山“在阳朔县北一里。其南双山者攒眉山也。下有佛阁”。明曹学佺《广西名胜志》卷2阳朔县:“龙头山高百余丈,以形似而名。”

③在今四川雷波县西南百余里小沟乡北。产铅。清乾隆末曾开采,咸丰中废。

④在今云南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东四十余里。《清一统志·曲靖府》:龙头山“在寻甸州东四十余里。地名九曲里。下有三沟水合为河,流入东川府界”。

⑤在今甘肃文县西北。《寰宇记》卷154文州曲水县:“龙头山在县西七里。从故松州党藂山来,至当州石马水口绝。其山如龙头。”


(1)又称葑山。在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东山涧桥村。为一突入东太湖的半岛,犹如龙头取水,故名。山下鱼池成片,藕塘阡连。“葑山芰荷”,是东山佳景之一。山南有葑山寺,明嘉靖年间建。东厢为诉月楼。清乾隆帝南巡时,曾题“䖝二”匾额,寓意这里景色怡人,“风月”无边。(2)在广东省韶关市、始兴县交界处。山峰连绵如长龙,因名。山体由砂页岩构成。最高点海拔 1368 米。山南麓有锅状陨石坑,直径3.2千米,深250米,面积约8平方千米。山上林木茂密,产马尾松、杉木和竹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羊峒

    在今四川南坪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3松潘卫:羊峒“在卫北,接陕西洮州界。《志》云:松潘东通任昌、蜡梅,北接羊峒、洮州,任昌、蜡梅盖番族也”。

  • 孟畈店

    即今湖北广水市北孟畈店。民国 《湖北通志》 卷74 《兵事》: 清同治三年 (1864) 三月,“陈得才等拥众百万入孟畈店、龙泉镇等处”。

  • 漠北

    指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北地区。自汉代以后常称之为漠北。亦作幕北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明帝纪》:青龙元年 (233),鲜卑步度根、轲比能寇边,“遣骁骑将军秦朗将中军讨之,虏乃走漠北”。清代通称外蒙古 (今蒙古国

  • 枋口水

    在今河南济源市东北五龙口镇附近。亦名枋口堰水。《方舆杨要》 卷49济源县: 枋口水“沁水渠也。在县东北三十里。两山之间,沁水经焉。旧以枋口为门故名枋口。…… 《胜览》 云: 枋口水,隋卢贲、唐温造俱于

  • 姚官屯

    即今河北沧县北十八里姚家屯乡。清乾隆《沧州志》 卷1村庄: 北路禇官屯铺有姚官屯村。

  • 长水塘

    在今浙江嘉兴市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1嘉兴府:长水塘在“府南六里。长五十余里。县旧名长水以此”。水源自海宁硖石诸山,东北流入嘉兴,至城南汇为鸳鸯湖。

  • 支提寺

    又名华藏寺。在今福建宁德市西北四十五里支提山双髻峰下。海拔800余米。“支提”,梵语意为灭恶生善。北宋开宝四年(971)吴越王钱俶建,名华严寺。雍熙二年(985)赐名雍熙寺。明永乐五年(1407)赐名

  • 平孟隘

    在今广西那坡县东南一百八十里平孟镇,接越南界。清时设兵驻防。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那坡县东南平孟。清时设兵驻防。

  • 越嶲县

    ①北周天和三年 (568) 置,为严州治。治所即今四川西昌市。五年 (570) 为西宁州治。隋开皇十八年 (598) 为嶲州治。大业三年 (607) 为越嶲郡治。唐武德元年 (618) 复为嶲州治。天

  • 春秋晋邢侯邑。在今河南温县附近。《左传》:襄公二十六年 (前547),楚 “雍子奔晋,晋人与之鄐,以为谋主”。又昭公十四年 (前528),“晋邢侯与雍子争鄐田,久而无战”。古邑名。春秋晋邢侯邑。在今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