齐东县
蒙古宪宗二年(1252)升齐东镇置,属河间路。治所在今山东邹平县西北麻姑堂。明属济南府。民国初属山东济南道。1928年直属山东省。1958年撤销,并入邹平、博兴二县。
古旧县名。蒙古宪宗三年(1253年)置,治今山东省邹平县西北台子村。属河间路。明、清属济南府。清光绪十九年(1893年)迁治今邹平县西北九户村。1949年迁治今邹平县西北魏桥镇。1956年迁治田镇。1958年并入邹平、博兴两县。
蒙古宪宗二年(1252)升齐东镇置,属河间路。治所在今山东邹平县西北麻姑堂。明属济南府。民国初属山东济南道。1928年直属山东省。1958年撤销,并入邹平、博兴二县。
古旧县名。蒙古宪宗三年(1253年)置,治今山东省邹平县西北台子村。属河间路。明、清属济南府。清光绪十九年(1893年)迁治今邹平县西北九户村。1949年迁治今邹平县西北魏桥镇。1956年迁治田镇。1958年并入邹平、博兴两县。
即今江苏姜堰市西北三十四里溱潼镇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3泰州 “樊汊镇” 条下: “又秦潼镇在州东北六十里。”
在今湖南江华瑶族自治县南黑山口乡,合冯水入沱。唐元结有 《说洄溪招退者》 诗。《方舆胜览》卷24道州: 洄溪 “在江华县三十三里四山之间,乳窦松膏之所渍,泉甘宜稻,饮之者寿”。
俗称河仓城。始建于汉。在今甘肃敦煌市西北一百二十里戈壁滩上。是汉至魏晋时期我国西部防线储备粮秣的军需仓库。俗称河仓城。在甘肃省敦煌市区西北戈壁滩上,西距玉门关20千米。建于汉代,是汉至魏晋时期中国西部
隋开皇十年 (590) 置,属永州。治所在今广西全州县西七里柘桥村。大业初属零陵郡。唐属永州。五代晋天福四年 (939) 改为清湘县。古县名。隋开皇九年(589年)置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全州县西。先后
唐开元后置羁縻州, 属雅州都督府。 治所在今四川康定县境。北宋作祸林州。后废。
即今贵州平塘县西南清水。明洪武中于此置中克度里目。
清光绪年间置,在今新疆皮山县东木吉乡。
春秋战国时指今山东半岛的龙口、莱阳等市以东地区。《国语·齐语》:“通齐国之鱼盐于东莱。”即此。
在今湖南绥宁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2绥宁县: 斩龙坳山 “上有土堆五,一大四小,状如龙爪”。
在今江西全南县东北。《清一统志·赣州府一》: 黄田江水 “在信丰县西南一百六十里。源出始兴、保昌、龙南三县界,流入县界黄田务,始通舟楫,共流二百里许,东入桃江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