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檗山
又作黄蘖山。在今江西新干县西。《寰宇记》 卷109吉州新淦县: 黄檗山 “在县南 (西) 二十里。唐权载之有 《黄檗馆遇雨》 诗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7临江府新淦县: 黄蘖山 “在县西二十里,临江。县西南八十里有黄蘖馆,盖因山以名”。
即今福建省福清市西南黄檗山。山上万福寺,创建于唐贞元五年(789年),是我国佛教黄檗宗的发源地。清顺治十一年(1654年),寺僧隐元东渡日本传教,成为日本黄檗宗的祖师,此后万福寺亦成为日本国黄檗宗各寺院的祖庙。
又作黄蘖山。在今江西新干县西。《寰宇记》 卷109吉州新淦县: 黄檗山 “在县南 (西) 二十里。唐权载之有 《黄檗馆遇雨》 诗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7临江府新淦县: 黄蘖山 “在县西二十里,临江。县西南八十里有黄蘖馆,盖因山以名”。
即今福建省福清市西南黄檗山。山上万福寺,创建于唐贞元五年(789年),是我国佛教黄檗宗的发源地。清顺治十一年(1654年),寺僧隐元东渡日本传教,成为日本黄檗宗的祖师,此后万福寺亦成为日本国黄檗宗各寺院的祖庙。
元至元十三年(1276)置,属陆凉州。治所在今云南陆良县北三十里芳华镇。《元混一方舆胜览》芳华县:“四时皆春,故名。”明永乐初废入陆凉州。古县名。元至元十三年(1276年)置,治今云南省陆良县北芳华镇
秦置,属泗水郡。治所在今安徽宿州市北二十里老符离集。《汉书·曹参传》:高帝十二年(前195),“与高祖会击黥布军,大破之。南至蕲,还定竹邑、相、萧、留”。即此。古县名。秦置,治今安徽省宿州市北老符离集
一作哈瑞河。在清外蒙古赛音诺颜部境。即今蒙古国后杭爱省的哈努伊河 (或作哈苏依河)。《清一统志·喀尔喀》: 哈绥河 “源出塔米尔河北山中,东北流五百里许,入色楞格河”。
北魏太和十一年 (487) 置,属河北郡。治所在今山西运城市东北十里安邑。隋改安邑县。古县名。北魏太和十一年(487年)析安邑县置,治今山西省运城市东北安邑。属河北郡。隋又改为安邑县。
明代称为过步。即今江西崇义县西北过埠镇。清同治《江西全省舆图》卷8:崇义县“西北路自茶亭垇分路北行十里至南村,又五里至过埠墟”。在江西省崇义县中北部、上犹江两岸,东有陡水水库。面积100平方千米。人口
即垂惠聚。在今安徽蒙城县西北二十里。《水经·阴沟水注》:濄水“又东南屈,径郎山南,山东有垂德聚,世谓之礼城”。
在今上海市徐汇区光启公园内。徐光启(1562—1633) 字子先,上海徐家汇人,明代科学家,终生从事研究天文、历法、水利、测量、数学、农学,并翻译西洋科学著作,介绍先进技术。他编纂的《农政全书》 系统
唐置,治所在今四川小金县附近。后废。唐置,治今四川省小金县附近。后废。
即今广东紫金县东南乌石镇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惠州府永安县:“又有驯雉里巡检司,治凤凰冈,后迁县东乌石屯,寻俱还故治。”在今广东省紫金县东南乌石。明嘉靖初移驯雉巡检司治此。乌乌
明置,在今山西沁源县。《清一统志·沁州》:沁阳驿“在州北郭外。今裁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