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诗词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鹿门山

鹿门山

又名苏岭山。在今湖北襄阳县东南。《清一统志·襄阳府一》 引 《襄阳记》: “鹿门山,旧名苏岭山。建武中,襄阳侯习郁立神祠于山,刻二石鹿夹神道口,俗因谓之鹿门庙,遂以庙名山也。” 《新唐书·孟浩然传》: 浩然 “隐鹿门山”,并作有 《夜归鹿门歌》 诗。


在湖北省襄樊市襄城区东南20千米处。北临汉水,南接霸王山。南宋咸淳五年(1269年),蒙古将阿朮围樊城,军于鹿门,即此。东汉建武年间建苏玲山神祠于山上,门前刻二石鹿,人称鹿门庙,故山随庙名。西晋改称万寿寺,唐仍名鹿门。宋最兴盛,有佛殿、僧寮、斋堂、方丈约五百多间。汉末庞德公,唐代孟浩然、皮日休等皆曾在此隐居。孟浩然有《夜归鹿门歌》诗。明以前建有庞公祠,供庞德公像,明嘉靖四年(1525年)又建祠,并祀庞、孟、皮,人称“三高祠”。明末被毁,现存祠宇,系晚清建筑,近年复建鹿门寺大殿、佛堂、山门、廊庑、牌坊和庞居洞、孟浩然亭等建筑。寺右有灵溢泉,悬空倾泻,状如珠帘,形若瀑雨,其下甃石为池,曰瀑雨池。泉水汇注池中,屈曲流经寺前,由石雕龙头口中喷出,终年不竭。寺内尚存有宋刻塔记和明、清石碑等,记载着鹿门寺高僧事迹及兴废始末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平川驿

    ①唐置,在今陕西太白县附近。②明置,在今四川盐源县东北平川镇。明曹学佺《蜀中广记》卷34《边防记》盐井卫:“禄马堡十里为绍兴堡, 又五里为平川驿, 五里为杭州堡。”

  • 大旺安抚司

    明永乐五年(1407)改大旺宣抚司置,属散毛宣抚司。治所在今湖北来凤县西南三十二里旧司镇。清初改为大旺土司。明洪武六年(1373年)置大旺宣抚司,永乐五年(1407年)降为安抚司,治今湖北省来凤县南旧

  • 何家岩

    ①即今山东平度市南二十里何家店乡。民国《平度县续志》有何家店。②在今陕西略阳县东六十里。《清一统志·汉中府二》:何家岩汛“设有把总分防”。

  • 祥云 (雲) 县

    1918年改云南县置,属云南腾越道。治所即今云南祥云县。《祥云县地名志》: “因历史上彩云南现,人以为祥,故名祥云。” 1929年直属云南省。

  • 槎滘墟

    即今广东东莞市西北槎滘村,北接增城市界。清宣统 《东莞县志》 卷21 墟市有 “槎滘墟”。

  • 绥山镇

    北宋于废绥山县置,属峨眉县。在今四川峨眉山市东南四十里。在四川省峨眉山市东北部。市人民政府驻地。面积50平方千米。人口7.5万。镇人民政府驻绥山,人口5万。镇区沿符汶河分布。自隋开皇十三年(593年)

  • 角陵山

    在今湖北天门市东北。《隋书·地理志》京山县:“有角陵山、京山。”南齐置角陵县以此名。

  • 利国镇

    ①北宋置,属蓬溪县。在今四川蓬溪县西南三十里吉祥镇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55遂宁府:“赤溪自蓬溪县利国镇西流入小溪,东合涪江。”明于此置石峰堡。②金置,属彭城县。在今江苏铜山县东北利国乡。在江苏省铜山县北

  • 林头镇

    又作淋头集。即今安徽含山县西南林头镇。清乾隆 《含山县志》 山川全图: 西南有林头。(1)在安徽省含山县西南部。面积130平方千米。人口5.3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林头,人口1.8万。传为东晋降将姚襄拎头自

  • 新渝县

    三国吴宝鼎中析宜春县置,属安成郡。治所在今江西新余市南三里。《元和志》 卷28袁州: 新渝县 “因渝水为名”。隋开皇中并入吴平县。十八年(598) 复置,移治龙池墅 (今新余市南珠珊乡炉下村附近)。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