驯龙场
即今四川安岳县西南驯龙镇。清道光《安岳县志》卷7:驯龙场“即鱼栈滩,在治西七十里。铺户稠密”。
即今四川安岳县西南驯龙镇。清道光《安岳县志》卷7:驯龙场“即鱼栈滩,在治西七十里。铺户稠密”。
即古涞水、巨马河。明始称拒马河。《明一统志》卷2保定府:拒马河,“晋刘琨守此以拒石勒,故名”。《清一统志·保定府二》:巨马河,“《旧志》:巨马河在定兴县西一里, 自涞水县流入,至县南河阳渡,与易水合,
清置,属孟津县。在今河南孟津县东。
即杜曲。今陕西长安县东南二十里杜曲镇。在今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杜曲镇南。唐代为贵族杜氏聚居区。《新唐书·杜正伦传》:“诸杜所居号杜固,世传其地有壮气,故世衣冠。”因处杜曲南,亦称南杜。
金初置,治所在东京辽阳府(今辽宁辽阳市老城)。辖境相当今辽宁辽河以东,法库县、清原满族自治县以南及吉林通化、白山、集安三市一带。金末废。金改东京道置,治东京辽阳府(今辽宁辽阳市)。辖境约当今辽宁省东部
一名浮瀛山。即今福建霞浦县东南浮鹰岛。上有四溪,下临溟海,控扼海道。宋、元时居民蕃庶。明洪武二十一年 (1388) 徙其民于大金山,地遂荒废。明 《郑和航海图》 及清 《海国闻见录》 均作芙蓉山。古岛
战国赵邑。治所在今河北武邑县东二十五里观津村。《史记·魏世家》:襄王二年(前317),“齐败我观津”。又《穰侯列传》:秦昭王三十四年(前273),“取魏之卷、蔡阳、长社、赵氏观津。且与赵观津,益赵以兵
战国楚邑。在今陕西旬阳县北洵河北岸。《战国策· 楚策一》: 苏秦为赵合从,说楚威王曰,楚 “北有汾陉之塞、郇阳”。即此。西汉置旬阳县。古邑名。战国楚邑。后属秦。在今陕西省旬阳县北洵河北岸。《战国策·楚
在今越南东北拜子龙湾东之云海岛。一说今海防市东之吉婆岛。《明史·俞大猷传》:嘉靖二十八年(1549)安南入寇,“犯钦州,大猷遮夺其舟,追战数日,生擒(范)子仪弟子流,斩首千二百级,穷追至海东云屯”。即
又作浿丘、沛丘。春秋时齐地。在今山东博兴县南五里。《左传》庄公八年(前686),“齐侯游于姑棼,遂田于贝丘”。杜注:“博昌县南有地名贝丘。”古邑名。又作浿丘、沛丘。春秋齐邑。在今山东省博兴县东南。《左
唐贞观十道、开元十五道之一。贞观元年(627) 置,辖境相当今淮河以南、长江以北,东至海,西至湖北广水、应城、汉川等市县一带。开元二十一年 (733) 置淮南道采访处置使,治所在扬州(今江苏扬州市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