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诗词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隆昌县

隆昌县

明隆庆元年 (1567) 置,属叙州府。治所即今四川隆昌县。明曹学佺 《蜀中广记》 卷52:“隆昌县古昌州地,隆庆改元置,理隆桥驿,二义兼取矣。” 民国初属四川永宁道。1928年直属四川省。


在四川省南部,东北邻重庆市。属内江市。面积792.15平方千米。人口76.2万。辖12镇、4乡。县人民政府驻金鹅镇。本富顺县隆桥驿。明隆庆元年(1567年)析泸州、富顺、荣昌地置隆昌县。因明初置隆桥驿,“县址故属荣昌而为隆桥驿之地,故以隆昌为名”(《读史方舆纪要》),隶叙州府。1913年属下川南道,1914年属永宁道,1928年直属四川省。1950年隶川南行署区泸县专区(同年底改属隆昌专区),1952年改属四川省泸州专区。1960年划归宜宾专区,1978年属内江地区,1985年属内江市。地处四川盆地盆中丘陵南部。东部渔箭河,中部隆昌河,西南龙市河均南流出境入濑溪河。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。农产稻、小麦、高粱、麻类等。鹅、鸭为国家水禽定点发展基地之一。所产“隆昌白猪”著名。桑蚕饲养遍及农村。有煤、石英、石灰石、陶土等矿。天然气储量大。工业有化肥、缫丝、纺织、食品、陶瓷等。所产草席、釉色陶制品、棉麻交织布驰名。成渝铁路、成渝公路经此。县城为川云公路东线起点。名胜有洞坎瀑布风景区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杜陵县

    ①西汉元康元年(前65)改杜县置,属京兆尹。治所在今陕西长安县东杜陵南五里。因在杜县之东,并修有宣帝陵,故名。三国魏改为杜县。②南朝梁置,为杜陵郡治。治所在今广东阳西县。隋开皇十八年(598)改为杜原

  • 尖峰山

    在今四川丰都县东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9丰都县:尖峰山在“县东五十里。山峰矗起,如卓剑然。亦曰尖峰山”。

  • 板浦场

    即今江苏灌云市北板浦镇。明万历 《淮安府志》 卷3海州: 板浦场盐课司 “去治东南门十里”。

  • 众兴集

    即今江苏泗阳县驻地众兴镇。《清一统志·淮安府二》:众兴集“在桃源县北中河北岸,为水陆必由之道。《河防考》:桃源县北岸主簿、桃源河营守备俱驻扎众兴集”。1941年泗阳县移治于此。集镇名。在安徽省肥东县西

  • 南丹州溪峒安抚司

    元至元十三年 (1276) 升南丹州置,属广西两江道宣慰司。治所即今广西南丹县。大德元年 (1297) 并入庆远路。元至正末升南丹州置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南丹县。大德元年(1297年)并入庆远路。

  • 青杨岔

    即今陕西靖边县东南青阳岔镇。1934—1935年西北革命根据地置赤延县治此。

  • 文昌堰

    在今江西临川市东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6抚州府临川县:文昌堰“在府城东,汝水之浒。唐宋时堰水溉田”。

  • 尤喜县

    五代汉乾祐三年(950)楚王马希广置,属长沙府。治所在今湖南长沙县东九十里龙骨市。后废。

  • 乌舞岩

    即今浙江东阳市南三联乡青岩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3东阳县:乌舞岩在“县南七十里。高五百丈。上宽平,可容千人。唐末置寨于此,以拒黄巢”。

  • 铜期镇

    北宋置,属石照县。即今四川合川市西三十里铜溪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