阿木河
亦作暗木河、阿梅河。即今中亚阿姆河。
亦作暗木河、阿梅河。即今中亚阿姆河。
1912年改辽州置,属山西冀宁道。治所即今山西左权县。1930年直属山西省。1942年为纪念抗日战争中牺牲于此的左权将军,改名左权县。旧县名。1912年由辽州直隶州改置,治今山西省左权县城关镇。194
春秋时宋地。在今山东泗水县。《春秋》: 成公十八年 (前573),“仲孙蔑会晋侯、宋公、卫侯、邾子、齐崔杼同盟于虚朾”。一说虚朾即虚,应在今河南延津县东。古邑名。春秋宋邑。在今山东省泗水县。或疑即虚,
在今江西南昌县东北。明属新建县,置巡司于此。
即陆子泉。在今湖北天门市北门外。《舆地纪胜》卷76复州:文学泉“即陆羽井”。又称陆子井,俗称三眼井。在湖北省天门市北门外。传唐代《茶经》作者陆羽,曾在此取水品茶。陆羽曾拜太子文学之职,故以“文学”名泉
即开远门。唐长安外郭城西面偏北的一门。故址在今陕西西安市西郊大土门村。
即今甘肃定西县西北称钩驿乡。《清一统志·巩昌府二》: 称钩驿 “在安定县西北六十里称钩湾镇,有驿丞,今裁。有称钩湾递运所”。
清雍正十二年 (1734) 置,为陈州府治。治所即今河南省淮阳县。1913年改为淮阳县。古旧县名。清雍正十二年(1734年)置,治陈州城(今河南淮阳县城关镇)。为陈州府治。1913年裁府留县并改名淮阳
即今福建东山县东山岛。清乾隆《铜山志》旧序称:“铜山者,明防倭之水寨也,环海为区,屹立于五都之东,始称曰东山。”故铜岛亦称东山岛。在福建省东南海上。属东山县。面积192.5平方千米。最高点海拔274米
在今云南元阳县南二十五里攀枝花。清代为建水州辖十五勐之一,雍正十三年(1735) 设掌寨。
西汉置,属张掖郡。治所即今甘肃民乐县。北魏废。古县名。西汉置,治今甘肃省民乐县。属张掖郡。西晋废,后复置,北魏又废。《晋书·秃发傉檀载记》:傉檀率师伐北凉沮渠蒙逊,“次于氐池,蒙逊婴城固守”,即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