唐南诏置,属拓东节度。在今云南鲁甸县境。
即瑟水。亦即今河南罗山县东潢河。《寰宇记》卷132信阳县: “涩水出县南霸山七十五里山石之间,波流塞涩,因以为名。”
战国燕置。秦治所在无终县(今天津市蓟县)。西汉移治平刚县(今辽宁凌源市西南)。辖境相当今河北承德、天津市蓟县以东(长城南滦河流域及其以东除外),辽宁大凌河上游以南,六股河以西地区。东汉移治土垠县(今河
又作于窴国。汉西域三十六国之一,属西域都护府。都城在西城(今新疆和田县市西二十里约特干遗址)。唐置毗沙都督府。西域城国。于阗,又作于寘、于遁,《大唐西域记》称作瞿萨旦那,元代又称忽炭、五端、斡端等。汉
在今甘肃武山县西二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59宁远县:吴山,“山下有广吴堡故城,宋所置也”。
在今河南巩义市西南。 亦名什谷。 《水经·洛水注》: “洛水又北径偃师城东, 东北历中, 径訾城西, 而水注之。 水出北山溪, 其水南流, 世谓之温泉水
即“南陵”。在今陕西西安市东南二十余里白鹿原上太康村附近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建中四年(783),朱泚作乱,刘德信率兵自汝州讨伐,“与泚众战于见子陵,破之”。即此。
又称荡山寺。即今云南大理寺北二十里点苍山麓之感通寺。元代称上山寺。《元混一方舆胜览》大理路:“又西南有上山寺,幽雅之趣,非云南诸寺比。”
南朝梁置,为安京郡治。治所在今广西钦州市北小董西。大业初属宁越郡。唐属钦州。至德二年(757)改为保京县。北宋初复为安京县。景德二年(1005)改为安远县。古县名。南朝梁置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北
即今四川重庆市巴南区西北走马镇。清嘉庆《四川通志》卷89巴县:走马铺“在县西八十七里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