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诗词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长城岭

长城岭

①在今山东章丘市南,接莱芜市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31章丘县:长城岭,“《志》云:岭间有古长城,昔齐宣王所筑,以御楚寇,西接平阴,东距大海”。

②在今山东安丘市西南八十里。《水经·汶水》:“汶水出朱虚县泰山。”郦道元注:“山上有长城,西接岱山,东连琅邪巨海,千有余里,盖田氏之所造也。”《方舆纪要》卷35安丘县“牟山”条下:长城岭“以长城故址而名”。

③在今山东庆云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3庆云县:长城岭“势如冈陵。《旧志》以为齐之长城。或云禹所筑九河堤”。

④在今山东泰安市西北六十里。《战国策·燕一》:燕王曰:“吾闻齐……有长城巨防,足以为塞。”《水经·汶水注》 引《竹书纪年》:“梁惠成王二十年,齐筑防以为长城。”《史记·楚世家》 正义引《太山郡记》云:“太山西北有长城,缘河径太山千余里,至琅邪台入海。”又引《齐记》云:“齐宣王乘山岭之上筑长城,东至海,西至济州千余里,以备楚。”长城岭盖即泰山冈阜,以齐所筑长城经此而名。

⑤又名马岭山。在今陕西旬邑县西。《旧五代史·梁书·刘知俊传》:开平三年(909),“灵武节度使韩逊遣使来告急,太祖令康怀英率师救之,师次邠州长城岭,为(刘)知俊邀击,怀英败归”。即此。


在山东省济南市南,与泰安市为界。主峰海拔869米。上有古长城,为齐宣王所筑。清乾隆《历城县志》:“长城者,春秋齐鲁之界,西起平阴,东尽于海。历城之山无虑皆分自长城岭矣。岭南水皆南流,其北水皆北流,故又名分流山。”长城城墙因年久失修已全倒塌,仍有断续城墙石基残存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汤望州

    唐总章三年(670)置,治所即今贵州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。后废。唐总章三年(670年)置,治今云南省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。属戎州。辖境相当今云南省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。后废。

  • 龙马溪

    即今湖北恩施市北带水河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2施州卫:龙马溪“在卫北百里。一名沱河,俗名带河。相传牧马河滨尝生龙驹,因名龙马溪。经卫北二十五里之观音崖,入于清江”。

  • 安南千户所

    明洪武二十三年(1390)置,属普安卫。治所在今贵州普安县西南。清废。明洪武二十三年(1390年)置,治今贵州省普安县北。属普安卫。正统十年(1445年)徙治罗渭江(今兴仁县罗滑村)。清康熙元年(16

  • 海剌都营

    即海剌都堡。今宁夏海原县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58固原州: 海剌都堡在 “州北二百十里。亦曰海剌都营。……今有海剌都营仓”。明成化四年(1468年)改天都寨置,即今宁夏回族自治区海原县,属平凉府。后废。

  • 肃宁城

    北宋景德二年 (1005) 改平虏砦置,故址即今河北肃宁县。金升为肃宁县。北宋景德二年(1005年)改平虏砦置,即今河北省肃宁县。金升为肃宁县。

  • 承天寺

    ①在今江苏苏州市人民路接驾桥巷口。初为梁陆僧瓒故宅,舍为重云寺 (一作重玄寺)。北宋初改为承天寺。宣和中又改能仁寺,后合称承天能仁寺。又名双峨寺。元至正十六年 (1356) 张士诚据为王府。二十年 (

  • 毛家铺

    即今贵州绥阳县东北茅家铺乡。《清一统志·遵义府》:“中堡铺”条下:又有“毛家铺”等,皆戍守处。

  • 抚松县

    清宣统元年(1909)置,属长白府。治所在双甸子(今吉林抚松县)。民国《抚松县志》卷1:“以地当松花江上游,故设治后定名曰抚松县。”民国初属奉天省东边道。1929年直属辽宁省。1934年属安东省,19

  • 称海城

    又作镇海八剌哈孙。元太祖时大臣镇海所建,在今蒙古国科布多省哈腊湖西南。为元代漠北西部重镇。大德十一年 (1307) 于此置称海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。至治三年 (1323) 改立屯田总管府。又称镇海城。元

  • 掖水

    在今山东莱州市南一里。《隋书·地理志》:东莱郡掖县有掖水。《元和志》 卷11掖县: “掖水出县南三十五里寒同山,故县取为名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