长城关
①在今陕西定边县北五十步长城口。《明史·王崇古传》:隆庆三年(1569),鞑靼“吉能犯边,为防秋兵所遏,移营白城子。(雷)龙等出花马池、长城关与战,大败之”。即此。
②又名东关门。明嘉靖十年(1531)筑,在今宁夏盐池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2宁夏后卫:长城关“隆庆三年,督臣王崇古发宁夏镇兵,从花马池长城关出边,击套寇部落于白城子”。
①在今陕西定边县北五十步长城口。《明史·王崇古传》:隆庆三年(1569),鞑靼“吉能犯边,为防秋兵所遏,移营白城子。(雷)龙等出花马池、长城关与战,大败之”。即此。
②又名东关门。明嘉靖十年(1531)筑,在今宁夏盐池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2宁夏后卫:长城关“隆庆三年,督臣王崇古发宁夏镇兵,从花马池长城关出边,击套寇部落于白城子”。
东魏兴和中侨置,属渑池侨郡。治所在今河南卫辉市附近。北齐废。
在今云南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。明正德《云南志》 卷11丽江府: “兰州,唐时地属南诏,为卢蛮所居,名罗眉川。”
古名阿里门江、阿速江。又作乌子江、戊子江。即今黑龙江省东南与俄罗斯交界之乌苏里江,为黑龙江支流。《清一统志·吉林一》:乌苏哩江“在宁古塔城东一千余里。源出锡赫特山,北流会诸河为一,又北受兴凯湖流出之松
西魏置,属芦北郡。治所在今甘肃文县西南五十五里。隋属武都郡。唐贞观元年(627)废。古县名。西魏置,治今甘肃省文县西南。隋属武都郡。唐贞观元年(627年)废。
在今山东微山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33济宁州:两城山,“《志》云: 以山夹如城而名”。
①在今河北怀安县(柴沟堡镇)西南二十五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8怀安卫:花山,“春秋多花,上有池,岁旱不涸”。②即华山。在今江苏吴县西。《吴地记》:“花山在吴县西三十里,其山蓊郁幽邃。晋太康二年生千叶石莲
清置,即今甘肃安西县西北红柳园村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:安西州有红柳圈(园)驿。
又作敌烈得、迪烈得、迭烈底,或称敌烈八部、八部迪烈得。辽北境部族,属乌古敌烈统军司。游牧地在胪朐河 (今克鲁伦河) 地区。大抵当今内蒙古呼伦贝尔盟西南部和蒙古国东方省大部地。
北宋置,属怀德军。在今宁夏海原县东胡家梁附近。金废。
元大德中改昭州置,治所在平乐县(今广西平乐县)。明属广西布政使司,辖境相当今广西平乐、荔浦、蒙山、昭平、钟山、贺县及恭城、雷川、金秀三个瑶族自治县地。清属广西省。1913年废。元大德五年(1301年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