钧州
①唐贞观十 一年 (637) 改南龙州置,治所在望水县 (今云南晋宁县南二十六里大古城)。辖境约当今云南晋宁县西部及易门县地。天宝后废。
②金大定二十四年 (1184) 改颍顺州置,治所在阳翟县 (今河南禹州市)。辖境相当今河南禹州、新郑二市地。明万历三年 (1575) 以避神宗朱翊钧讳改为禹州。
金大定二十四年(1184年)改颍顺州置,治所在阳翟县(今河南禹州市)。辖今河南省禹州、新郑二市一带。明万历三年(1575年)改名禹州。
①唐贞观十 一年 (637) 改南龙州置,治所在望水县 (今云南晋宁县南二十六里大古城)。辖境约当今云南晋宁县西部及易门县地。天宝后废。
②金大定二十四年 (1184) 改颍顺州置,治所在阳翟县 (今河南禹州市)。辖境相当今河南禹州、新郑二市地。明万历三年 (1575) 以避神宗朱翊钧讳改为禹州。
金大定二十四年(1184年)改颍顺州置,治所在阳翟县(今河南禹州市)。辖今河南省禹州、新郑二市一带。明万历三年(1575年)改名禹州。
清乾隆十九年(1754)置,属重庆府。治所在今重庆市北江北区旧江北城。因在长江之北而名。1913年改为江北县。清乾隆十九年(1754年)置,治今重庆市嘉陵江北土陀镇。属重庆府。1913年改为县。
隋开皇十年 (590) 改中宿县置,属广州。治所在今广东清新县西北河洞堡。大业初属南海郡。唐武德六年 (623) 废。古县名。隋开皇中以中宿县改置,治今广东省清远市西北河洞堡。属南海郡。唐武德六年(6
西汉置,属勃海郡。治所在今河北沧县西景城南二十里。东汉属河间国。北魏延昌二年(513)移治今沧县西六十里景城,为章武郡治。隋开皇十八年(598)改名景城县。古县名。西汉以成平侯国改置,治今河北省沧县景
一名桂口镇。即今湖北崇阳县西南桂口乡。清置巡司于此。
即今陕西延长县东南张家滩镇。清光绪《陕西全省舆地图》延长县图:城东南有张家滩。
西汉元封二年(前109)置,属益州郡。治所在今云南陆良县西。三国蜀建兴三年(225)属建宁郡。东晋后废。古县名。西汉置,治今云南省陆良县西。属益州郡。东晋后废。
春秋晋邑,在今山西曲沃县东北。《左传》:桓公二年(前710),“(翼)哀侯侵陉庭之田,陉庭南鄙启曲沃伐翼”。即此。即“陉城”。
在今湖南衡山县西。《宋史·地理志》潭州衡山县: “有黄簳银场。” 元废。
东汉永宁元年(120)改平原郡为平原国,治所在平原县(今山东平原县西南二十五里张官店)。《三国志·蜀书·关羽传》:“先主为平原相。”即此。建安十一年(206)改为郡,三国魏黄初三年(222)又改为国。
①在今山东省中部,为汶水的分流。《水经·洙水注》:洸水 “上承汶水于刚 (今宁阳县东北),……洸水又东南流注于洙。洙水又南至高平县(今微山县西北) 南入于泗水”。至洙水上段改道,下游不经济宁。蒙古宪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