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口堰
在今山东兖州市东五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32嵫阳县: 金口闸 “元至元中所建。稍南曰金口堰,成化中所修滚水石坝也”。《清一统志·兖州府二》: “元至正中,为滚水石坝。引泗入运,即隋时薛胄于泗沂之交积石为堰,决令西注陂泽以溉良田者。延祐中,疏为三洞以泄水势。成化间,筑石堰,东西长五十丈,甃石三处,眎水消长,时其启闭。”
在今山东兖州市东五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32嵫阳县: 金口闸 “元至元中所建。稍南曰金口堰,成化中所修滚水石坝也”。《清一统志·兖州府二》: “元至正中,为滚水石坝。引泗入运,即隋时薛胄于泗沂之交积石为堰,决令西注陂泽以溉良田者。延祐中,疏为三洞以泄水势。成化间,筑石堰,东西长五十丈,甃石三处,眎水消长,时其启闭。”
在今四川南充市南十五里火花镇。《元史·赵匣剌传》: 蒙古中统四年 (1263),“宋刘雄飞以兵犯青居山旧府,匣剌与战于都尉坝,败之”。即此。
南朝陈永定初置,治所在侯官县 (今福建福州市)。天嘉五年 (564) 废。隋大业初改泉州复置闽州,治所在原丰县 (今福州市)。大业三年 (607) 改为建安郡。唐景云二年 (711) 复改泉州为闽州,
一名石镜山。在今安徽绩溪县东。《舆地纪胜》卷20徽州:石照山“在绩溪县东五里。有石高二丈,光可以鉴。旁有石照院”。
在今山西广灵县东北十三里西蕉山村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44广灵县: 焦山寨“在县东北十三里焦山村。洪武中筑寨于此”。
①唐置,属羁縻新安州。治所在今越南广宁省先安一带。后废。②1912年改宾县置,属广西南宁道。治所在广西宾阳县东北十里新宾镇。1928年直属广西省。1950年迁治今宾阳县 (旧名芦圩镇,今名宾州镇)。在
即今浙江永康市东北四路镇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3永康县:四路口隘“在县东北六十里,与东阳县接界。《闻见录》:自永康趋东阳,出四路口长户坑,为往来之径道”。
在今甘肃临潭县东南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三少帝纪》: 景元三年 (262),“蜀大将姜维寇洮阳,镇西将军邓艾拒之,破维于侯和,维遁走。”在今甘肃省临潭县东。《资治通鉴》:三国魏景元三年(262年),邓艾破
①在今安徽蒙城县西北二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1寿州蒙城县: 驼山 “山首尾高而中陷,俗呼驼腰山,一名灵山”。②在今山东青州市西南八里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24青州府: 驼山 “以形似名。山阴有龙湫,上有龙
在今江西万载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7袁州府万载县: 野猪河 “在县西三十里。源出金钟湖,北流过鱼鳞滩为深潭,会竹洞水而合龙河。其水迂回旋绕,奔腾峻急,舟行者患之”。
在今云南保山市东五里。《清一统志·永昌府》: 青华海 “汇诸流为池,广十余里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