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诗词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重丘

重丘

①春秋齐地。在今山东茌平县西南二十五里。《春秋》: 襄公二十五年 (前548),“诸侯同盟于重丘”。杜注: “重丘,齐地。” 关于重丘的地望历来众说纷纭: (1) 《寰宇记》 卷54博州聊城县载: “重丘在县东南,即左氏云 ‘诸侯同盟于重丘’。” 《方舆纪要》 卷34东昌府聊城县谓重丘城“在府城 (今山东聊城市) 东南五十里”。江永 《春秋地理考实》 认为其地当在聊城; (2) 《方舆纪要》 卷34茌平县下则谓重丘城在 “县西南二十里”。《清一统志·东昌府一》 谓重丘 “在茌平县西南二十五里”。

②在今山东菏泽市东北。《左传》: 襄公十七年(前556),“卫孙蒯田于曹隧,饮马于重丘”。杜注:“重丘,曹邑。” 《寰宇记》 卷13曹州乘氏县: “重丘故城一名廪丘,在县东北三十一里。”

③战国楚邑。在今河南泌阳县东北。《史记·楚世家》: 怀王二十八年 (前301),“秦乃与齐、韩、魏共攻楚,杀楚将唐昧,取我重丘而去”。


古邑名。(1)春秋齐邑。在今山东省茌平县西南。鲁襄公二十五年(前548年)“诸侯同盟于重丘”,即此。(2)春秋曹邑。在今山东省巨野县西南。《左传》襄公十七年(前556年):“卫石买、孙蒯伐曹,取重丘”,即此。(3)战国楚邑,在今河南省泌阳县东北。《史记·楚世家》:怀王二十八年(前301年),秦、齐、韩、魏攻楚,“取我重丘而去”。即此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芦潭镇

    即今江西永修县东北芦潭。明初置巡司于此。后废。古镇名。又名芦潭市。在今江西省永修县东。明于此置巡检司。

  • 安东卫

    ①明永乐七年(1409)置,属辽东都司。治所在今辽宁开原市东北老城镇。后废。②明弘治三年(1490)置,属山东都司。在今山东日照市西南安东卫镇。清乾隆时废,后仍沿用安东卫之名。(1)卫名。明洪武年间置

  • 银场

    在今江西德兴市东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5饶州府德兴县: 银场 “在县东六十里。唐冶银处”。

  • 卤池汇

    在今浙江余姚市东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2余姚县:卤池汇“在县东南八里,即姚江所汇也。江流至此,纡回数曲,每曲约十余里,数曲间陆行不过十余里,而舟行则数十里”。

  • 固江镇

    即今江西吉安县西北固江镇。《清一统志·吉安府二》: 固江镇巡司 “在庐陵县西南。明初置敖城巡司,本朝乾隆三十年移驻于此”。在江西省吉安县中部、泸水河畔。面积111平方千米。人口1.9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固

  • 洪宽站

    元置,在今朝鲜咸镜南道洪原县。元《析津志》 天下站名: “青州百一十 (里) 洪宽。” 后废。

  • 弄栋节度

    唐南诏后期改云南节度置,治所在弄栋城(今云南姚安县东十里,姚安坝子东缘的缓坡上)。辖境约当今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地。宋大理改弄栋府。唐元和中南诏置,治弄栋城(今姚安县)。为南诏六节度之一。辖境约当今云南

  • 车逻镇

    即今江苏高邮市南车逻镇。《清一统志·扬州府二》:车逻镇“在高邮州南十五里。临河石工。本朝乾隆二十六年建”。在江苏省高邮市西南部。面积56.4平方千米。人口3.5万。镇人民政府驻车逻,人口8500。传因

  • 鸣銮镇

    亦曰鸣銮戍。在今内蒙古正蓝旗附近。《明史· 成祖纪》: 永乐八年 (1410) 远征漠北,“ (三月) 甲戌,次鸣銮戍”。又作鸣銮戍。在今内蒙古自治区正蓝旗附近。明永乐八年(1410年)明成祖朱棣阅兵

  • 环河

    即今甘肃东部之环江。源出环县西北青冈峡,东南流至庆阳县西与东河会,其下流称马莲河,南注于泾水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36庆阳府: 环江 “源出环县北七十里,亦名环河。流经县城西,委曲环抱,石桥交跨,小巷分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