郝遮镇
唐置,在今新疆木垒哈萨克自治县西北。《元和志》 卷40庭州: 郝遮镇 “在蒲类 (县) 东北四十里。当回鹘路”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后庭县: “有蒲类、郝遮、咸泉三镇。”
唐置,在今新疆木垒哈萨克自治县西北。《元和志》 卷40庭州: 郝遮镇 “在蒲类 (县) 东北四十里。当回鹘路”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后庭县: “有蒲类、郝遮、咸泉三镇。”
即翟䝠之戎。在今甘肃陇西县东南四十二里。《后汉书·西羌传·羌无弋爰剑传》:“至爰剑曾孙忍时,秦献公初立,欲复穆公之迹,兵临渭首,灭狄䝠戎。”
在今北京市房山区东葫芦垡乡西南,小清河东岸赵庄。清设管河县丞驻此。在陕西省兴平市西部。面积30平方千米。人口3.3万。镇人民政府驻赵村,人口 5930。相传初名赵祖村。后简为今名。1949年设赵村乡,
亦作红梅。在今广东南雄县东北梅岭镇。明洪武十六年 (1383) 置于梅关下,后迁于此。
又名北洺水镇。北宋初置,属鸡泽县。在今河北威县北五十五里古城。金改置洺水县。
西汉置,属山阳郡。当在今山东西南部。东汉省。
①在今福建上杭县东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8上杭县:“永兴场在县东五十里。”②即今四川宜宾县东北永兴镇。清光绪《叙州府志》卷8宜宾县:永兴场在“治东北九十里”。
在今安徽桐城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6桐城县: 练潭 “在县西南七十里。郡北高河、黄马河诸水俱汇于此,引而东南”。集镇名。在安徽省桐城市东南部、嬉子湖西岸。属双港镇。人口 3500。因南临练潭河得名。
①北宋置,属镇戎军熙宁砦。在今宁夏固原县西北。后废。②亦名打班堡。明置,属古浪所。即今甘肃天祝藏族自治县西北安远镇。清初设守备,后改都司。
即今甘肃康县南岸门口镇。1944—1957年康县曾迁治于此。民国张维 《甘肃省县总分图》 武都县图,东有岸门口镇。
即硕般多。今西藏洛隆县西硕般多。1960年并入洛隆县。又称硕般多宗。原西藏地方政府设,治今西藏自治区洛隆县西硕督。1960年与洛隆宗合并,改置洛隆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