通川江
即今四川达川市南之州河 (前河),为渠江支流。《明史· 地理志》 达州: “东有渠江,通川江之下流,西南入渠县界,合于巴江。” 《清一统志 ·绥定府一》: 通川江 “在府城南门外。即渠江,一名东关水。自太平厅发源,西南流径东乡县城东,又径府城南,又西南入渠县界为宕渠江”。
即今四川达川市南之州河 (前河),为渠江支流。《明史· 地理志》 达州: “东有渠江,通川江之下流,西南入渠县界,合于巴江。” 《清一统志 ·绥定府一》: 通川江 “在府城南门外。即渠江,一名东关水。自太平厅发源,西南流径东乡县城东,又径府城南,又西南入渠县界为宕渠江”。
即今山西代县东南峪口河。源出五台山,北流入滹沱河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0代州:谷口河“在州东南五十里。自五台县杨林岭发源,流经谷口村,故名。民多引流灌溉”。
一名万萝山。在今安徽绩溪县西北五十里。宋淳熙《新安志》卷5绩溪县:古塘山“在西北五十三里。高三十五仞,周十五里。西至黄石坑与旌德分界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8绩溪县:古塘山“一名葛萝山。缘麓以上,周遭皆田
一名云山。在今四川蓬安县东南河舒镇北燕山寨。《寰宇记》 卷139朗池县: 披衣山 “在县西南六十里。天将雨,山上云雾驰曳如披衣焉,上有云山寺”。
(崙) 城 西晋时焉耆国地。在今新疆焉耆回族自治县境。《晋书·四夷传·焉耆》: 沙州刺史杨宣经理西域,以张植为前锋攻焉耆国,“军次其国,(龙) 熙距战于贲仑城,为植所败”。
在今江西南昌市八一大道376号。原为讲武堂,建于清末。1926年为江西陆军将校讲习所。1927年春朱德在此创办国民革命军第三军军官教育团,由朱德任团长,陈奇涵任教育长。成为南昌革命活动的一个基地和堡垒
在今山西广灵县南五里集兴町村附近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44广灵县: 集兴疃池 “在县南五里。其水清湛不竭,……并注于壶流川”。
在今广西宁明县东明江镇南。《清一统志·太平府》:古望山“在明江厅(治今明江镇)南五里。高百余丈,山岭平广,四旁泉流,极目百里。相传汉征交阯,常屯兵于山上”。
亦作高力门。即今辽宁凤城市南高丽门村。清光绪 《大清帝国全图》 盛京省: 凤凰厅东南有高丽门。民国熊知白 《东北县治纪要》 辽宁凤城县:“县属高丽门,距县市五十四里。……清初建国,曾筑长寨以备朝鲜,是
战国魏邑。在今山西介休市西。《史记·魏世家》:襄王十三年(前306),“秦取我曲沃、平周”,即此。西汉置平周县。古邑名。战国魏邑。在今山西省介休市西。《史记·魏世家》:襄王十三年(前306年),“秦取
1940年冀鲁豫革命根据地以聊城县改名,治所即今山东聊城市。为纪念范筑先将军而命名。1949年8月复名聊城县。旧县名。山东抗日根据地设。1940年由聊城县东部析置。以纪念抗日名将范筑先得名,治今山东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