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诗词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连云山

连云山

①一名连云峪。在今辽宁盖州市西北十五里,大青河口外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盖州卫:“有连云岛,上有关。”

②在今浙江青田县西北九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4青田县:连云山“有大、小二山,小连云山延袤数十里……迤南为大连云山,亦名石帆山,下临大溪”。

③在今湖南平江县南五十里。《水经注》谓之纯山。宋范致明《岳阳风土记》:“连云在幕阜之南,峭拔万丈,常有云气覆其上。有吴真人炼丹坛,下有石壁,广数丈。昔有田先生隐焉,曰田翁岩。 ”

④在今云南建水县南二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5临安州建水州:连云山“在府南二十里。山高耸,时有云气旋绕,因名”。

⑤在今青海贵南县东北。《隋书·地理志》:浇河郡达化县“有连云山”。

⑥在今贵州平塘县西南通州镇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21定番州:连云山在“(通州)里寨南五里。以高竦连云也”。


在湖南省东北部,东北端伸入江西省境。为九岭山向西南延伸分支。由变质砂砾岩、板岩、花岗岩构成。东北—西南走向。山脊线平均海拔 1000 米以上。同名主峰在湖南平江、浏阳两县市交界处,海拔 1600 米。汩罗江和浏阳河的分水岭。山地垂直带谱明显,有营造松、杉、楠竹林,建有林场。山上有田翁岩名胜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合江州陈蒙烂土长官司

    明洪武十六年(1383)置,属都匀卫。治所即今贵州三都水族自治县西南烂土乡。弘治七年(1494)属独山州。清改为烂土长官司。明洪武十六年(1383年)置,治今贵州省独山县东。属都匀卫。永乐十七年(14

  • 高田墟

    ①即今广东清新县东北高田镇。清设高田汛。②即今广西阳朔县西南五十里高田乡。民国 《阳朔县志》 卷1: “南上区高田墟,旧名军屯墟。”

  • 武台 (臺) 村

    亦作五台集。即今山东平邑县东北三十四里武台乡。原属费县。清光绪 《费县志》: 县西北武沟社 “武台村,有集”。

  • 阿剌古山

    在今青海乐都县东北。《清一统志·西宁府一》:阿剌古山“在碾伯县东北六十里, 与冰沟山相连。山顶宽平可耕,中有鲁班峡”。

  • 清远军

    北宋初清远镇,后改为军。治所在今宁夏同心县东。一说在今同心县东南预旺附近。《寰宇记》卷36: 灵州有 “清远” 镇。在群山之口,当环州、灵武间要冲。咸平四年 (1001) 地入西夏。元丰四年(1081

  • 南定

    即今山东淄博市张店区南之南定镇。胶济铁路罗家庄支线经此。

  • 张博铁路

    为胶济铁路支线。自山东张店(今淄博市)至博山。长39公里。清光绪二十九年(1903)动工修建,次年建成。今称博山线。

  • 八闽

    福建省的别称。福建古为闽地,北宋时始分福、建(南宋升为建州府)、泉、南剑、漳、汀六州和邵武、兴化二军。元代分为福州、建州、泉州、兴化、邵武、延平、汀州、漳州八路。明初改为八府,因之有八闽之称。元吴海《

  • 越窑

    唐至五代著名青瓷窑之一。窑址原在浙江会稽山和曹娥江沿岸,后移至余姚上林湖 (今属慈溪)。宋代以后,龙泉青瓷兴起,越瓷才走向衰微。

  • 咄泉

    又名玄女泉、珍珠泉。在今安徽凤台县东北十里。《寰宇记》 卷129寿春县: 咄泉 “其泉与地平,一无波浪。若人至其旁,大叫则大涌,小叫则小涌,若咄之涌弥甚,因名咄泉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