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诗词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赤水县

赤水县

①东汉马防所筑索西城,北魏于此置赤水县,属临洮郡。治所在今甘肃岷县东北。《水经·河水注》:“洮水又东北流,屈而径索西城西, ……俗名赤水城,亦曰临洮东城也。”北周废。

②隋开皇八年(588)置,属合州。治所在今四川合川市西北一百余里。一说在今铜梁县西北安居河边。《元和志》卷33赤水县:“分石镜县于今县西二里置县,因水为名。”大业初属涪陵郡。唐武德初属合州,并迁治于故县东二里。天宝初属巴川郡,乾元初复属合州。北宋熙宁四年(1071)废, 七年(1074)复置,治所在今合川市西北一百三十里赤水乡(万寿场)。元至元二十年(1283)废入石照县。

③隋大业五年(609)置,为河源郡治。治所在赤水城(今青海兴海县东南黄河西岸;一说在今青海共和县治南古树郭城)。隋末废。

④1913年改赤水厅置,属贵州贵西道。治所即今贵州赤水市。1923年直属贵州省。1990年改设赤水市。

⑤1933年8月中央革命根据地由广昌、石城二县析置,驻赤水张家祠(今江西广昌县南赤水镇)。因驻地赤水为名。1934年6月与广昌县合并为广赤县。

⑥1935年10月西北革命根据地由赤淳县西区改置,治马家山(今陕西淳化县西北马家乡)。取“赤化三水”(栒邑县旧名三水县)之义。1937年2月迁赵家庄(今淳化县西北北城堡乡赵家)。后徙马庄桥(今陕西旬邑县南马庄桥)。1941年还治马家山。1949年撤销,并入淳化县。


(1)古县名。(1)北魏于索西城置,治今甘肃省岷县东北。属河州。北周废。(2)隋开皇八年(588年)置,治今重庆市铜梁县西北。属涪陵郡。唐武德元年(618年)治所东移,仍在今铜梁县西北。北宋熙宁四年(1071年)废,七年复置。元至元二十年(1283年)又废。(3)本吐谷浑赤水城,在今青海省共和县南曲沟。隋大业四年(608年)破吐谷浑,次年置县。为河源郡治所。隋末地复入吐谷浑,废。参见“赤水城(3)”。(2)旧县名。(1)1913年改赤水厅置,治今贵州省赤水市。1990年撤销,改设赤水市。(2)中央苏区江西省设。1933年由广昌县南部及石城县北部高田、木兰一带析置,治今江西省广昌县赤水圩。县因以为名。1934年撤销,并入广赤县。(3)川陕苏区设。1935年初由四川省平武县东北部青川分县一带析置。同年3月红军北上后撤销。(4)陕甘苏区设。1935年由陕西省赤淳县西区与栒邑县一部分析置,治今淳化县马家山。1937年迁赵家庄(今属淳化县),后迁马庄桥(今属旬邑县),1941年仍迁回马家山。1949年撤销,并入淳化县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土桥集

    即今山东陵县西北土桥镇。旧属德州。清光绪《山东通志》卷1《舆图志》:德州东南有土桥街。

  • 沙偏岭

    即今吉林珲春市东北盘岭。《金史·太祖纪》:“太祖……既度盆搦岭,不见敌, 已而闻敌乃守沙偏岭以拒我。及至撒改军,夜急攻之,迟明破其众。”即此。

  • 唐坡

    在今河南邓州市西南。清同治三年 (1864)捻军在此大败清军僧格林沁部。在今河南省邓州市西南。清同治三年(1864年)捻军大败清僧格林沁部于此。

  • 齐通左郡

    南齐建武三年(496)置,属益州。治所即今四川眉山县。左郡为僚族聚居地,辖境相当今四川眉山、丹棱等县地。梁改为齐通郡。

  • 官洛布村

    一作官禄㘵村。 即今广东花都市西北十二里官禄布村。为清太平天国领袖洪秀全故乡。

  • 益水

    ①即今湖南益阳市南资水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长沙国益阳县注: “应劭曰: 在益水之阳。” 《水经·资水注》: “茱萸江又东径益阳县北,又谓之资水。应劭曰: 县在益水之阳。今无益水,亦或资水之殊目矣。”②

  • 静江镇

    北宋置,属剑浦县。在今福建南平市东南峡。 《元丰九域志》 卷9南剑州剑浦县有静江镇。明嘉靖 《延平府志》 卷4古迹: 废四镇 “延平旧有四镇……今苍峡巡检司为静江镇”。古镇名。即今福建

  • 临江郡

    ①东汉建安十五年 (210) 刘备置,治所在夷道县 (今湖北宜都市)。三国吴改为宜都郡。②南朝宋大明五年 (461) 置,属南兖州。治所在怀德县 (今江苏江浦县西)。永光元年 (465)废。③南朝宋大

  • 丫髻山

    ①俗称东山。在今北京市平谷县西北刘家庄乡北部。为京东名胜,与京西妙峰山齐名。旧属怀柔县,1946年划归平谷。山上有碧霞元君庙。清康熙《丫髻山玉皇阁碑》称:“距京师百里有山曰�ᙌ

  • 青山县

    ①北魏置,治所在今河南泌阳县东北。隋开皇初废。②隋开皇十六年 (596) 置,属邢州。治所在今河北邢台县西北青山村。《元和志》 卷15青山县:“县界有青山,因名。” 大业二年 (606) 废。唐武德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