谈家洲
在今江苏镇江市西北长江中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5镇江府丹徒县: 谈家洲在 “府西北六里江中。近时新积沙洲也。横列大江,为京口扼束之地。《江行记》: 大江东下,金山扼其中流,江水两分,自山而东,中流稍缓,沙土渐积,遂成此洲”。
在今江苏镇江市西北长江中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5镇江府丹徒县: 谈家洲在 “府西北六里江中。近时新积沙洲也。横列大江,为京口扼束之地。《江行记》: 大江东下,金山扼其中流,江水两分,自山而东,中流稍缓,沙土渐积,遂成此洲”。
东海之海湾。在今福建莆田县东。以莆田旧为兴化府治,故名。夹漈山之脉,东南伸出海中为半岛,分海水为二小湾。北为兴化湾,有木兰溪注入。其南曰平海湾。在福建省东海岸中部,莆田市东部、福清市南部。介于牛头尾与
在今江苏常熟市西北虞山之阳。雄奇秀丽,为全山之冠。崖立如削,故借蜀道之名名之。石壁上镌有 “剑门” 二字。即“剑门关”。
元置,故址在今吉林敦化市北。元《析津志》天下站名:“阿母一百二十(里)阿剌(站)。”明称阿速那合站。元置,在今吉林省敦化市北。为开元路东南通往南京万户府驿站。明作阿速那合站,为纳丹府东北陆路驿站。
北宋置,属夹江县。在今四川夹江县东南二十里甘露乡。西临青衣江,津渡曰弱漹渡。
1945年置,属山东省。即今山东威海市。1948年改为威海市。1950年改威海县。1951年复改威海市。旧市名。山东抗日根据地设。1940年置威海卫行政办事处(县级)。1945年改置威海卫市(专区级)
在今江西宁都县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8赣州府宁都县: 排云隘 “在县西南三十里”。
北宋淳化五年 (994) 升金溪场置,属抚州。治所即今江西金溪县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29抚州金溪县: “旧传上幕岭东有小溪,水色如金,县之取名以此。” 元属抚州路,明属抚州府。民国初属江西豫章道。192
即今湖北武穴市西北栗木桥乡。清光绪《湖北全省分图》: 广济县 (治所在今县北梅川镇) 西南有 “栗木桥”。
唐置羁縻州,属黔州都督府。治所在今贵州锦屏县东南。南宋以后废。唐置,治今贵州省锦屏县东南。辖境相当今贵州省锦屏、黎平等县。属黔州都督府。南宋后废。
又名西漳河、小漳水。即今山西沁县西之西河。《水经·浊漳水注》: 铜鞮水 “出铜鞮县西北石隥山,东流与专池水合,……铜鞮水又东径铜鞮县故城北,……又东径襄垣县,入于漳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