覃巴墟
亦作谭巴墟。即今广东吴川市东覃巴镇。清光绪 《茂名县志》 卷2: “南之东,百四十里谭巴墟。”
亦作谭巴墟。即今广东吴川市东覃巴镇。清光绪 《茂名县志》 卷2: “南之东,百四十里谭巴墟。”
①又名伏凌山、 孟广山。 在今河北兴隆县西北。海拔2116米。《水经·鲍丘水注》: 石门水“出伏凌山。山高峻,岩鄣寒深,阴崖积雪,凝水夏结,事同离骚峨峨之咏,故世人因以
即厓山。在今广东新会市南崖门。《寰宇记》 卷157广州新会县: 崖山 “在县南八十里,临大海,出龙眼子、木威、橄榄之树”。古称厓山,又称厓门山。在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南、珠江出海处最西口门崖门东面,与汤
在今甘肃兰州市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0兰州:“龙尾山在州南三里。山形如龙尾,落黄河之壖。《志》云:即府北马寒山之支陇也。”清乾隆四十六年(1781)回民据此反清。事平,建四墩堡于上,与兰州城为犄角。
①明初置,属任丘县。即今河北任丘市西南四十里辛中驿乡。②在今河南新乡市东。《清一统志·卫辉府二》:新中驿 “在新乡县治东”。
即今云南弥渡县。明属赵州,置巡司于此。1912年于此置弥渡县。
即今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北恭城河,为漓江支流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7恭城县:乐川“在县西。自道州流入境,经县南,入平乐县界。《志》云:县北七十里有平川江,南流合乐川”。
清光绪七年 (1881) 置,属贵阳府。治所即今贵州罗甸县。1913年改罗斛县。清光绪七年(1881年)置,治今贵州省罗甸县。属贵阳府。1913年改为县。
我国史籍对7世纪至17世纪中南半岛吉蔑王国的通称。真腊一名,始见 《隋书》。《大唐西域记》 卷10“三摩呾吒” 条作伊赏那补罗国, 盖为其都城名,并非国名。《新唐书·真腊传》 称:“真腊,一曰吉蔑。”
唐武德四年 (621) 置,属管州。治所即今河南郑州市西三十里须水镇。贞观元年 (627)废。古县名。唐武德四年(621年)置,治今河南省荥阳市东须水镇。属管州。贞观元年(627年)废。
即今吉林舒兰市西白旗镇。清顺治元年(1644)满族正白旗居此,名大白旗屯。光绪《吉林通志》卷15吉林府《屯镇》:北“一百四十五里大白旗屯街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