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沽
在今天津市区西北。以在沽水之西,故名。《清一统志·天津府一》:西沽“在天津县北三里,子牙河入北运河处也,其上流为大清河”。
区片名。位于天津市红桥区东部。泛指红桥北大街与光荣道、大新街、小辛庄大街交会处及附近地区。因位于沽河(今北运河)以西得名。相传辽、宋时建村,清道光年间得名。据载,西沽,天津七十二沽之一,是天津地区建村较早聚落之一。旧时此地坑多庙多,如三官庙、龙王庙、娘娘庙等,现今庙宇虽消失,但以庙宇命名的地名依然存在,如三官庙大街等。界内商景繁华,有大红桥商场、西沽公园等。
在今天津市区西北。以在沽水之西,故名。《清一统志·天津府一》:西沽“在天津县北三里,子牙河入北运河处也,其上流为大清河”。
区片名。位于天津市红桥区东部。泛指红桥北大街与光荣道、大新街、小辛庄大街交会处及附近地区。因位于沽河(今北运河)以西得名。相传辽、宋时建村,清道光年间得名。据载,西沽,天津七十二沽之一,是天津地区建村较早聚落之一。旧时此地坑多庙多,如三官庙、龙王庙、娘娘庙等,现今庙宇虽消失,但以庙宇命名的地名依然存在,如三官庙大街等。界内商景繁华,有大红桥商场、西沽公园等。
亦作马髦岭。在今宁夏固原县西南四十里。《晋书·苻登载记》:东晋太元十九年(394),苻登为姚苌苌所败,“遂奔平凉,收集遗众,入马毛山”。即此。古山名。又作马髦岭。即今甘肃省平凉市西北丰洞山。《晋书·苻
即莫勒恩河。今黑龙江省五常市东北之牤牛河,为拉林河支流。
即今北京市顺义县东南二十里潮白河东岸李遂镇。清光绪三十年(1904)白河在此决口南流,夺箭杆河以至宝坻县。1923年在此镇西南开挖一引河, 白河归故道。在北京市顺义区南部。面积40平方千米。人口1.8
隋开皇十四年 (594) 置,属济州。治所在今山东平阴县西北二十里榆山下。大业二年 (606)改为平阴县。古县名。隋开皇十四年(594年)置,治今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西南。属济州。大业二年(606年)徙
在今山东沾化县(富国)西,产海盐。清初设场,置盐大使。康熙时并入永利场。
明洪武二十二年 (1389) 置,属平越卫。治所即今贵州凯里市西北炉山镇。弘治七年(1494) 改为清平县。
南宋宝祐三年 (1255) 为抗蒙元建,属长宁军。在今四川兴文县西同心乡凌霄山上。今四十八道拐石岩上有 《宋代建城纪事石刻》。明代属戎县,为都掌族重要山城要塞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0兴文县: 凌霄城,“
在今河北涿鹿县东南。唐李白《北风行》:“燕山雪花大如席,片片吹落轩辕台。”在今河北省涿鹿县西南。唐李白《北风行》:“燕山雪花大如席,片片吹落轩辕台”,即此。
①即今安徽歙县南王村镇。清乾隆《歙县志》卷1《都鄙》有王村。②本名王村店,清简称王村。即今山东淄博市西南王村镇。胶济铁路经此。产绸,名王村绸。③即今湖南永顺东南九十里王村镇。汉为酉阳县治。明为施溶州治
在今湖南长沙市岳麓山东侧中部山腰。黄兴 (1874—1916),原名轸,字廑午,号杞园,又号克强,湖南善化 (今长沙) 人。辛亥革命重要领导人。1904年组织华兴会,翌年8月与孙中山、章太炎等人组织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