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诗词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西夏

西夏

①指中国西部地区。《世说新语·文学》:“桓玄初并西夏,领荆、江二州、二府、一国。”按荆州治江陵县(今湖北荆沙市荆州区故江陵县城),江州治柴桑(今江西九江市西南),二府一国皆治江陵县,均在东晋都城建康(今江苏南京市)之西,故称西夏。南齐时亦称雍州(治襄阳县,今湖北襄樊市)为西夏。《南齐书·王融传》:永明十一年(493),讨雍州刺史王奂。王融上疏云:“今议者或以西夏为念。”

②古国名。北宋宝元元年(1038)党项羌族首领李元昊(本姓拓跋,唐赐姓李,世为夏州节度使)创建,国号夏(或曰大夏), 都兴庆府(今宁夏银川市)。因地处西北,宋人称为“西夏”。最盛时辖地二十二州,包括今宁夏、甘肃大部、陕西北部、青海东北部以及新疆和内蒙古部分地区,与辽、金先后成为同宋朝鼎峙的政权。共历十主,凡一百九十年。南宋宝庆三年(1227)为蒙古所灭。


(1)东晋、南朝时指今长江中游湖北、湖南一带为西夏。《世说新语·文学第四》:“桓玄初并西夏,领荆江二州、二府、一国。”按荆州治江陵县(今属湖北),江州治柴桑县(今江西九江市西南),二府一国皆治江陵县,均在东晋都城建康和扬州之西,故称西夏。南齐时亦称雍州(治襄阳县,今湖北襄樊市)为西夏。《南齐书·王融传》:永明十一年(493年)讨雍州刺史王奂,王融上疏云:“今议者或以西夏为念。”(2)11—13世纪党项羌在今宁夏、陕北、甘肃西北部和内蒙古部分地区建立的大夏,因在宋之西,宋人称之为西夏。参见“”。(3)指今甘肃省河西走廊一带。西晋时张轨为凉州刺史,其地被称西夏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界牌山

    在今四川兴文县西南。清嘉庆 《兴文县志》 卷1: 界牌山在 “县南一百二十里,与叙永厅大坝交界。建永往来要道。环山高峻,雨雪先到,每逢隆冬,积雪若银屏”。

  • 峰门站

    元置,在今四川青神县西南岷江北岸。明改为驿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1青神县 “犁头湾” 条下:“县东南六十里有峰门水驿,接嘉定州界。《舆程记》:峰门驿又南五十里至嘉定州之平羌驿。”

  • 石宫寺

    即钟山石窟。在今陕西子长县西三十里安定镇北,钟山南麓。

  • 姜水城

    即今陕西宝鸡市南羌城堡。《方舆纪要》卷55宝鸡县: 羌水城 “在县南七里。城南有姜水,相传神农氏妃有乔氏所居”。

  • 拉加寺

    即今青海玛沁县东北拉加乡。1935年置同德县于此。民国许公武 《青海志略》 第七章: “拉加寺在贵德县之西南,为河南蒙古四旗贸易之中心,地当果洛克等五族运粮之孔道,形势扼要……二十四年改为同德县治。”

  • 会同县

    ①北宋崇宁二年(1103)改三江县置,属靖州。治所即今湖南会同县。元属靖江路。明属靖州。民国初属湖南辰沅道。1922年直属湖南省。②元至元三十年(1293)置,属乾宁军民安抚司。治所在今海南省琼海市北

  • 建南镇

    即今湖北利川市西北八十二里建南镇。清置巡司驻防。乾隆四十九年 (1784) 复设施南府同知驻此。在湖北省利川市西北部,北、西邻重庆市。面积307平方千米。人口7.13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建南,人口 456

  • 亲邻寨

    在今陕西澄城县北二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54澄城县: 亲邻寨 “元末,李思齐命将筑寨为戍守处”。

  • 棉湖寨

    即今广东揭西县东棉湖镇。原属揭阳县,明置巡司于此。清时有县丞驻此。即今广东省揭西县东棉湖镇。明洪武三年(1370年)于此置湖口巡检司。清嘉庆十二年(1807年)以揭阳县县丞驻此。

  • 赤口驿

    宋元时置,在今江西都昌县西四十里。明初废。宋元置。在今江西省都昌县西。明初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