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诗词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西华县

西华县

西汉置,属汝南郡。治所在今河南西华县南。西晋初废。永康元年(300)复置,属颍川郡。东晋改属陈郡。北齐废。隋大业三年(607)改鸿沟县复置,属淮阳郡。治所即今西华县。唐初废。景云元年(710)改箕城县复置,属陈州。清属陈州府。民国初属河南开封道。1927年直属河南省。


在河南省东部。属周口市。面积 1194 平方千米。人口 90.5 万。辖9镇、10乡。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。春秋时为宋华氏之地,居东者称东华,居西者称西华,故名。秦置长平县,治今西华县城东北,属陈郡。西汉分置西华县,治今西华县城南二县,均属汝南郡。东汉、三国魏因之。西晋废西华县入长平县,永康元年(300年)复置西华县,属陈郡。北魏太平真君七年(446年)废长平县,后复置,属陈郡。北齐又废长平县。后又改西华县置长平县。隋开皇元年(581年)改为柳城县;十八年改为鸿沟县,移治今西华县城。大业元年(605年)复名西华县,属淮阳郡。唐武德元年(618年)改名箕城县,贞观元年(627年)废入宛丘县,长寿元年(692年)置武城县,神龙元年(705年)复名箕城县,景云元年(710年)复称西华县,属陈州。北宋宣和初曾改属淮宁府。元、明属陈州。清属陈州府。1913年属豫东道,1914年属开封道,1927年直属河南省。1949年属淮阳专区,1953年属许昌专区,1965年属周口专区。1969年属周口地区,2000年属周口市。地处黄淮洪积冲积平原,地势平坦,沙河流经南部边缘,颍河流经西部和南部,贾鲁河、清水河流经北和东部。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。农产有小麦、玉米、大豆、棉花、花生和芦笋、大枣。工业有机械、化肥、针织、造纸、面粉、酿酒等。漯淮、郑周公路在县城相交。名胜古迹有界台寺、女娲城、陆城等遗址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茶关

    一名蚕岩关。在今四川都江堰市西北四十里龙溪乡东查关。《清一统志·茂州》: 茶关 “在汶川县南一百四十里。一名蚕岩关”。清有把总驻防。

  • 滠阳县

    西晋永安元年 (304) 置,属江夏郡。治所在今湖北黄陂县西南。北周废。古县名。东晋惠帝时置,治今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西南。五代周废。

  • 五阮关

    西汉置,在今河北宣化西南。或说即今易县西北紫荆关。《后汉书·乌桓鲜卑列传》:光武初,乌桓与匈奴连兵内犯。建武二十一年(45),“遣伏波将军马援将三千骑出五阮关掩击之”。

  • 太华殿

    北魏平城宫内正殿。在今山西大同市北。《魏书·高宗纪》:太安四年(458)三月,“起太华殿”。同书《高祖纪》:皇兴五年(471),孝文帝“即皇帝位于太华前殿”。太和九年(485)二月,“癸未,大飨群臣于

  • 丘头

    一名武丘。在今河南沈丘县东南四十里颍水北岸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陈泰传》:甘露二年(257),“诸葛诞作乱寿春,司马文王(昭)率六军军丘头,泰总署行台”。即“武丘”。

  • 斛僰和山

    在今四川盐源县西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盐井卫: “西有斛僰和山,产金。” 《清一统志·宁远府一》: 斛僰和山 “在盐源县西。…… 《旧志》: 山在盐井卫西三十里”。

  • 窄溪镇

    即今浙江桐庐县东北二十二里窄溪镇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严州府桐庐县: “有桐江巡检司,后迁桐君山,又迁窄溪埠”,即此。在浙江省桐庐县东部、富春江南岸。面积21平方千米。人口1.8万。镇人民政府驻窄溪,人

  • 冉村

    即今河北清苑县(南大冉)西南三十里冉庄镇。明万历《保定府志》卷2清苑县图:西南有冉村。

  • 洒 (灑)洞山

    在今贵州黎平县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21黎平府洪州泊里长官司:洒洞山“在司 (今洪州镇)西南。下有泉,曰洒洞泉,亦名神泉。明初俞海克蛮贼于此”。

  • 落稽县

    一作洛稽县。唐贞观元年 (627) 置,属羁縻崌州。治所在今四川松潘县西北。后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