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北京西南卢沟桥向东至丰台。长10公里。为卢汉(后称京汉)铁路支线。清光绪二十三年(1897)动工修筑,次年建成。
原名牙莫台。又作衙门台 (蒙古语意为坟墓)。即今内蒙古哲里木盟科尔沁左翼中旗驻地保康镇。1939年改名保康。1956年科尔沁左翼中旗迁治于此。在内蒙古自治区科尔沁左翼中旗东部。旗人民政府驻地。面积25
春秋宋地,在今河南鹿邑县南。《左传》: 襄公十年 (前563),“楚子囊、郑子耳伐宋,师于訾毋”。即此。古邑名。春秋宋邑。在今河南省鹿邑县南。《左传》襄公十年(前563年):“楚子囊、郑子耳伐宋,师于
亦作徒林、社林。西周邑名,在今陕西麟游县西北。《太平御览》卷890引《竹书纪年》:“夷王猎于杜林,得一犀牛。”即“徒林”。
即斯榆国。或称徙国。在今四川天全县东南始阳镇。《三国志· 蜀书 ·张嶷传》: “又斯都耆帅李求承,昔手杀龚禄,嶷求募捕得,数其宿恶而诛之。”
宋大理置,属景昽。治所在景兰 (今云南景洪市东南郊曼景兰)。元改车里宣慰司。
亦作濛州茶焙。北宋属剑浦县。在今福建南平市东北。《元丰九域志》 卷9南剑州剑浦县: 有 “雷、大熟、濛州、游坑、汾常五茶焙”。
南齐置,治所在今湖北广水市东北。梁改为东随郡。南朝齐置,治今湖北省广水市东北。属司州,辖境约在今湖北省随州、广水二市相邻地区。梁改置东随郡。
明洪武二十三年(1390)置,属九溪卫。治所即今湖南桑植县。后废。明置,治今湖南省桑植县。属岳州卫。清雍正七年(1729年)置桑植县。
在今河南汝南县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50汝阳县“贾侯渠”条下:“又城西南有苍陵堰,唐刺史夏夔堰汝水灌田千顷。今废。”